现在很多家长都选择“混合抚养”,也就是孩子有爸爸妈妈,还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轮流一起照顾。

一方面,父母工作比较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可以分担他们带娃的压力;

另一方面,孩子跟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关系也会越来越好,而且感觉这样孩子也能享受到更多的爱。

其实啊,这样的抚养方式看似好,但问题也不少。

“混合抚养”正在毁掉我们的孩子?这届父母急需知道的育儿真相。

一:什么是混合抚养?

混合抚养,简单来说,就是爸爸妈妈带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起轮流照顾孩子。

朋友小莉就是全职上班,儿子圆圆完全交由父母带。

圆圆开始时总是笑嘻嘻的,爷爷奶奶给他做饭,讲故事,宠得不行。

但到了幼儿园后,老师发现圆圆和其他小朋友不太合群,总是喜欢依赖别人,做事不愿意自己动手。

老师问小莉:“你们平时在家里,会教圆圆自己吃饭吗?”

小莉这才发现,圆圆从来都是爷爷奶奶喂的饭,根本没学会自己动手。

现在很多家庭的父母忙工作,爷爷奶奶就自然成了孩子的“替代父母”。

这个方法,表面上是能让孩子多一份关爱,省了父母很多麻烦,可问题也来了。



①教育观念不同,孩子容易乱了套

你是不是也有发现,年轻的父母喜欢给孩子自由,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做?

而老一辈的人呢,就觉得孩子得听话,得乖,做事得有规矩,得按照他们的方式来。

比如说,父母告诉孩子,“你要独立,自己做决定”,而爷爷奶奶却说,“吃饭要快,不许挑食,得多吃菜。”

两种完全不同的教育方式,孩子如果在这种环境中成长,心里肯定会乱。

父母说这个对,爷爷奶奶说那个对,孩子根本不知道到底该听谁的。

长久下来,孩子的心里就会产生困惑,甚至不敢做决定了。

②亲子关系变远,孩子心里空虚

有时候,父母忙着工作,孩子几乎都交给了爷爷奶奶照看。

虽然爷爷奶奶也疼孩子,可孩子总是跟爷爷奶奶多待着,父母和孩子的感情就慢慢疏远了。

你想想看,如果平时除了吃饭睡觉,孩子和父母的互动很少,那孩子能和父母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吗?

而且,有些爷爷奶奶过于宠孩子,什么都帮孩子做,孩子渐渐也会依赖他们,甚至连简单的事情都不愿意自己做,连个小饭盒都不肯自己拿。

父母回来时,孩子可能还会不太理他们,觉得反正有爷爷奶奶,没必要靠父母。



③家庭矛盾加剧,孩子成了“夹心饼干”

“混合抚养”虽然有好的一面,可是也容易带来矛盾。

你想啊,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本来就有代沟,孩子的教育问题肯定会成为争议的焦点。

就像圆圆爷爷奶奶觉得,“孩子还小,你不喂他他根本不吃饭”,而小莉却觉得,孩子饿了自然会吃,不需要喂。

再加上,小莉还觉得爷爷奶奶宠孩子太过,而爷爷奶奶又觉得她太严格。

这样的矛盾,不但会让大人心情不好,孩子也会因此受到影响。

看到大人吵架,孩子心里会很不舒服,甚至影响到情绪和心理健康。

二:父母该怎么避免这些问题?

混合抚养,我们该怎么 避免以上出现的问题呢?

①父母要当“主心骨”

虽然爷爷奶奶的帮助很重要,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责任人,教育的主心骨,不能因为轻松一下就把主导权交给长辈。

父母要始终坚持自己育儿的理念,别让长辈的“好意”干扰到孩子的成长。

比如说,你觉得孩子应该自己吃饭,就应该坚持孩子自己动手,而不是让爷爷奶奶喂。

你可以跟长辈商量:“我们希望孩子自己做事,这样能更独立,大家一起来帮助他成长。”

②与长辈沟通,设立育儿“边界”

你可以主动和爷爷奶奶聊聊孩子的教育问题,沟通一下。

比如说:“孩子今天是用筷子吃饭的,虽然爷爷奶奶习惯给他喂饭,但我觉得他能自己做了。”

这样既尊重了长辈的帮助,也能让孩子按照父母的要求成长。

别让长辈完全控制孩子的生活,让他们知道父母有自己的育儿方式。



③增强亲子互动,别让孩子觉得父母不重要

父母每天都要和孩子多花些时间,哪怕很忙,也要抽出时间陪陪孩子。

别让孩子觉得,自己只能依靠爷爷奶奶。

每天晚上可以给孩子讲个故事,或者陪孩子玩一会儿,逐渐恢复和孩子的亲密关系。

别让孩子对你产生距离感,只有和父母的感情稳固,孩子才会变得更独立,心里也会更有安全感。

你们家是“混合抚养”吗?

【图片来自网络,侵立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