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打饭总要排长队,现在有了智能结算系统,刷脸就能支付,方便多了!”春季新学期一开学,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育才中学的学生们惊喜地发现,学校食堂焕然一新。师生们只需在智能设备前刷脸,即可完成支付取餐,整个过程既快捷又高效。
今年春季新学期,鄂州市84所中小学搭建起“1+4”信息化监管平台,构建起集智能集约、协同高效、全面覆盖的“校园餐”现代化治理体系,托起了孩子们的“幸福餐盘”。
高位推动,部门联动
“校园食品安全事关千家万户,必须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来守护。”在2024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市委副书记、市长王玺玮的讲话掷地有声。
近年来,鄂州市精准把握政策导向,将“数字食堂”建设提升至全市战略高度,协同推进,周密部署,举全市之力高位推进,形成“党政主导、教育牵头、部门协同、纪检督办、群众监督”的良好工作机制。
市领导多次专题研究“数字食堂”发展路径,通过专题会、调度会、协调会、工作批示、专项督办等方式,全过程推进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突出问题整治和“数字食堂”建设工作落实,实时跟踪督办,要求按期完成建设任务,确保了项目的高位推动和高效执行。
市场监管、财政、教育、纪委等部门,协调8家金融机构,4家国有企业全力支持“数字食堂”建设,为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支持。财政提供1000万元预备金,用于硬件设备的采购、安装和软件系统的维护。市纪委成立专项工作组,负责项目的监督和管理,确保项目资金的安全使用和项目的有效推进。
今年,市政府又将“中小学校数字食堂建设”纳入“十件民生实事”之一跟踪督办,下大力气守护校园“舌尖上的安全”。
科技赋能,智慧监管
“现在有了数字食堂管理系统,食材采购等都实现了信息化,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一位学校食堂管理者深有感触地说。今年,鄂州市完成了“数字食堂”所有设备的采购及安装工作,各学校同步完成市、区、校三级监督管理平台搭建,基础数据录入及采购系统、消费系统、财务系统贯通工作。目前,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已完成消费系统与金融机构、师生之间的签约工作。“互联网+明厨亮灶”接入“鄂食安”平台,与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电信公司成功对接。
紧扣“校园餐”管理核心与潜在风险,市教育局要求各学校根据负面清单开展全方位自查整改,并广泛开展调研。同时出台《中小学数字食堂管理办法》,明确校长是第一责任人,配备专职食品安全管理员。
“以前靠人盯人,现在靠数据说话。”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数字食堂平台整合了食材溯源、智能预警、远程监管等功能,实现了从“事后查处”向“事前预防”的转变。
民以食安,提质增效
清晨6点,鄂州高中食堂后厨,工作人员正有条不紊地准备当天的食材。与以往不同的是,现在每样食材的采购、检测、加工信息都实时上传到数字食堂管理平台。
近年来,鄂州市将中小学“数字食堂”建设作为民生工程重点推进,在全省率先出台《鄂州市学校食堂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办法(试行)》,推行厨师试餐、校长陪餐、学生评餐、教师同餐、家长监督“五餐”监督机制,让学校食堂的食品采购、就餐支付、营养膳食、财务管理等流程,阳光运行于平台的监管之下。
数字食堂的建设,不仅让学生吃得更放心,也让他们有了更多选择。育才中学成立膳食委员会,由家委会制定每周菜谱。通过食堂智慧监管服务平台,家长从手机上就能了解孩子吃得到底好不好、放不放心,并且可以随时随地查看食堂操作过程,可实时参与到校园食品安全监督中来。
据悉,运用数字食堂平台,鄂州市2025年底可实现对全市幼儿园食堂和校外供餐企业的全覆盖监管。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深化数字食堂建设,推进‘互联网+营养健康’工程,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营养餐。”鄂州市教育局主要负责人表示,该市将继续完善数字食堂功能,努力打造校园食品安全治理的“鄂州样板”。(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 特约通讯员 郭爱兵 李君)
作者:郭爱兵 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