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天,惊艳的不止是烟花绚烂的东方美学,还有多姿多彩的中国产业。

刷新票房纪录的哪吒,全球瞩目的DeepSeek,惊技四座的宇树机器人,让全世界用更加全面的视角看待“made in china”。

越来越多身怀产业绝技的宝藏城市,也直击人们的认知。

其中,少不了“工业第一城”的深圳。

如果说,地形层峦起伏的重庆,是地理意义的8D魔幻之都,科创百花齐放的深圳,就是产业意义的8D奇幻之城。



1.赛博又硬核的奇幻魔方

深圳,作为科技创新“热带雨林”,产业环境是立体的,多彩的。

在陆地,在高空,在海洋,在数字空间,深圳的产业赛道,多维拉满,立体进击,犹如一个奇幻的产业魔方。

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超过290万辆,卫冕“中国新能源汽车第一城”,更跻身“中国汽车第一城”;低空经济与空天产业集群增加值213.77亿元,成为“无人机第一城”;海洋经济增加值预计同比增长8%,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位居全国第四;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突破万亿元,位居中国城市数字经济百强第四。



所谓,飞天遁地下海,入脑入心入魂。

地上跑的,天上飞的,水里游的,深圳都能亮出赛博而硬核的头牌。

比亚迪在全球首家新能源汽车下线量破千万,也拿下中国汽车市场车企销量、中国汽车市场品牌销量和全球新能源车市场销量的“三冠王”。

大疆在全球民用无人机市场的占有率超过80%,特别在消费级无人机市场,长期保持70%左右的份额,是不折不扣的“无人机之王”。

深圳蛇口邮轮母港,是全国最大的集“海、陆、空、铁”于一体的现代化国际邮轮母港、海上门户和邮轮综合枢纽,也是国内首个具有国际中转功能的海港客运口岸,正在不断完善综合服务功能,玩转“邮轮+景区”等联动旅游产品。



仰望苍穹,少不了深圳之光。

全球首颗脉冲星实验卫星、国内首个批量生产微小卫星星座、国内首颗极地探测遥感卫星,都是“深圳制造”的璀璨杰作。

在深圳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核心城区南山,医疗器械、网络通信、新能源、高端制造业等各显神通,就是一种极其立体而又绚丽的产业画风。

椭圆时空的星池一号B星进入太空,潜行创新的“水下无人机”畅游深海,大疆无人机全球首次飞越珠峰6000米高空,众擎机器人成为全球首例前空翻人形机器人,全球第一条eVTOL跨城跨湾航线飞跃湾区,全球最小、最轻的全磁悬浮人工心脏横空出世。

中兴通讯持续为全球客户提供领先的综合信息与通信技术解决方案,迈瑞医疗领跑全球医疗器械领域,青铜剑挥师碳化硅芯片。

许多企业龙头还有隐形冠军,都是锋芒亮眼。

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美得很美得很。



2.空间大拓展的立体思维

让深圳配得上“8D城市”之名的,不仅仅是蓬勃的产业形态,还有让产业空间延伸拓展的立体思维。

在寸土寸金的深圳,土地资源稀缺一直是让人头疼的问题。

如今,发展“飞地”、集中连片区域开发和工业上楼,成为深圳人破解“缺地”难题的三板斧。

“飞地”自不必多说。

深汕合作区渐入佳境,成为国内“飞地”建设的优等生。

2024年,深汕特别合作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4.2%,深汕通港大道、南山智造深汕高新产业园等一批项目的建成投用,为地区发展加足马力。

集中连片区域开发和工业上楼,则是深圳为产业发展找空间开脑洞的妙笔。



一个立足平面做大文章。

将大块片区的规划建设统筹起来,整合空间资源变“散装”为“整装”,营造更优质的产业发展生态和更协调的生产、生活空间。

一个立足垂直小天地。

将传统扁平式厂房汇聚到高层楼宇,企业的生产、办公、研发、设计都能“走进小楼成一统”,让产业链条多个环节打包压缩到楼宇之中,小空间爆发产业发展的大宇宙。

集中连片开发上,深圳已经梳理了70个区域,总面积有100平方公里,相当于深圳陆地面积的二十分之一。

2024年,深圳就拿出了13平方公里优质用地进行招商。

这些用地个个位于重点发展片区,区位条件优越。

南山推出的2个片区,就在后海中心区和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光听到这耳熟能详的地理位置,其中满满的诚意就迎面而来了。

工业上楼这方面,深圳越来越多园区正在“上下楼即上下游,产业园即产业链”的新生态中,尝到产业集群组团作战,一起摘果子的甜头。

深圳南山智造红花岭基地,就是全国工业上楼的首个示范,总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的集体老旧工业园区,华丽变身成了总建筑面积达70万平方米的优质产业空间。

有灵活的产业空间,有实惠的租金水平,还有完善的配套设施,成本也就有了更多下降空间,企业“上楼”的热情很饱满,也吸引许多业内人士“打卡取经”。



3.讲心亦讲金的丰满红包

一直以来,在“全国压岁钱地图”中,广东红包以“祝福讲心不讲金”的理念,成为了“红包界”的一股清流。

但在产业发展上,身位广东一份子的深圳,送出的产业红包历来是讲心亦讲金,丰满又充实。

政府用政策、服务和资本、技术等方方面面的大力投入,为企业保驾护航,让企业更好地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越过山丘跨过大河。

营商环境上,深圳对照的世界银行的营商环境评估标准,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思路,让人们创业办事没有最便捷只有更便捷。

资本扶持上,深圳在2024年率先举起的“大胆资本”flag,要形成万亿级政府投资基金群、千亿级“20+8”产业基金群、百亿级天使母基金和种子基金群,为创新创业提供充足的“弹药”。

2月23日,深圳进一步官宣,从十一个方面打造最好科技创新生态,为来深发展的人才和扎根深圳的企业又大力度的送出了新一波福利,发动大家一起全方位深层次建设创新之城。

2月25日,深圳的新一份政府工作报告,描绘出2025将要奔赴的产业征途。

征途里,有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光明科学城、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打造教育、科技、产业融合发展的“无界之城”;有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香蜜湖—安托山片区等N多个重点区域和西丽高铁新城、九围国际总部等40个总部经济集聚区的加快建设;也有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鹏城实验室这些战略科技支撑的力量强化。

总之,源源不断地为城市发展立体赋能。



从市到区,政策福利都是“加码”。

深圳南山,耐心空间、耐心资本和耐心政策三端发力,搭建产业发展“耐心矩阵”。

用片区空间腾挪和老旧工业园区集约化改造,以及龙头企业进行定制化厂房设计,开辟更广阔用地空间;用政府投资基金和社会资本,激活更强劲的产业关键领域的投资;用政务服务水平的持续优化,提供更优质的产业发展保障。

红包福利背后,还有一种不强求不硬塞的服务心态。

用官方的话语来说,既不越位也不缺位,“无事不打扰,有事效率高”,让企业发展很受用也很受益。



立体,是深圳的产业“城设”,从海天之间到数码之中,渗透着生活的方方面面。

人们则在这层层叠叠的多维形态里,谱写出一行行改变现在、创新未来的乐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