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雨水节气刚过,中国多地市场的春菜热潮已悄然拉开序幕。在苏州南环桥市场,云南红香椿“抢鲜”上市,首日200斤瞬间售罄,市民与餐饮企业争相追逐这抹“春天的味道”。与此同时,四川大竹县的头茬香椿因品质卓越供不应求,成为社交媒体热议的焦点。
香椿,是楝科香椿属的落叶乔木,嫩芽香气独特,被誉为“春菜贵族”。香椿对环境适应性强,南北皆可生长,但发芽时间因气候而异。云南、四川等低纬度地区凭借温暖气候,头茬香椿可早至2月上市,而北方则需等到3至4月。香椿芽分“红”“绿”两系:红香椿芽色绛红,香气浓郁,适合热炒;绿香椿芽色碧绿,味道清淡,更宜凉拌。其生长周期短,从萌芽到采摘仅需数周,但“头茬”因产量稀缺、风味最佳,往往成为市场竞逐的珍品。
香椿的食用历史可追溯至宋代,《本草图经》记载其“叶香可啖”,明代《农政全书》更详述其腌渍与烹制之法。古时它曾是饥荒年代的救命菜,如今却蜕变为乡村振兴的“绿色引擎”。以“中国香椿第一县”四川大竹为例,15万亩种植基地年产香椿占全国三分之一,年综合产值超7亿元,产品远销欧美,带动10万从业者增收。山东、河北等地亦将香椿发展为特色农业,全国种植面积达160万亩,产业链从鲜食延伸至深加工,香椿酱、罐头等产品大幅提升附加值。
香椿的营养价值堪称野菜翘楚,每100克含蛋白质9.8克,远超普通蔬菜;维生素C含量可与柑橘比肩,同时富含钙、铁及多酚类抗氧化物质,兼具健脾开胃、增强免疫之效。然而,食用香椿需遵循“时令法则”——谷雨前嫩芽最佳,雨后纤维粗硬;此外还需掌握“安全法则”:香椿含亚硝酸盐,焯水1分钟可去除70%以上,且应避免与高硝酸盐食材同食,过敏体质者尤需慎用。
从平民餐桌的香椿炒蛋到米其林餐厅的创新料理,从农户房前屋后的零星种植到标准化产业园的集约管理,香椿产业正在蓬勃发展。电商平台的加入让云南香椿48小时直达北方餐桌,品牌化战略则令山东香椿贴上“地理标志”标签,溢价空间倍增。随着冷链技术与深加工工艺的突破,香椿正突破季节限制,从“春日限定”走向全年供应,其国际市场潜力也被逐步挖掘。一株香椿,承载着千年饮食智慧,也链接着城乡经济脉动,成为惠及万家的“致富芽”。(武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