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由首发

本文内容皆有可靠信源,以赘述文章结尾

阅读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接收更多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1977年,一位老红军跟随江西省委,省军区领导干部到北京瞻仰毛主席的遗容,可在京期间,他突然来到了粟裕的家门口,登门拜访曾经的老首长。

没想到的是,粟裕一听到老红军的名字,感到十分高兴,原来粟裕曾一度以为他中弹光荣牺牲了,战友再次重逢,心中有千言万语想要诉说。



那这位老人是谁呢?他与粟裕之间又有哪些故事呢?

出生入死

这位老红军名叫陈兴发,出生于江西贵溪一个贫农家庭,与父亲靠种田,打猎为生,这也让他有了强健的体魄,只可惜家里贫困,没钱供他上学读书。

1929年,赣北土地革命运动达到了高潮,此时方志敏率领红十军来到了陈兴发的家乡,他得知红军是穷人的队伍,便瞒着父母报名参加了红军。

从此,陈兴发开始了自己戎马一生的革命生涯,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前也没有回到家乡,可他也因参加革命遭到了反动势力的报复,包括母亲在内的6位亲人惨遭杀害。



与其他红军战士不同的是,陈兴发从小跟一位姓周的师傅,学了七年的拳脚功夫,练就了一身的好本领。

原来周师傅曾经是义和团的拳师,独自一人流浪来到村子西头山的一间破茅草屋,平时靠打铁为生,就算已经60多岁,依旧臂力惊人,身手敏捷。

但有一次,他病得实在是厉害,无力找医生治病抓药,还是陈兴发的父亲冒着生命危险到悬崖边上采草药,连续几天寸步不离,悉心照料,直到病情好转。



这让平日孤伶伶的周师傅大为感动,得知陈兴发想找个师傅练练拳脚便主动请缨,就这样,陈兴发每天跟着周师傅刻苦习武,一练就是七年,直到陈兴发17岁参加革命。

也正因为陈兴发从小习武,等1933年,红十军改为红7军团的一部时,陈兴发因战功卓著被任命为特务连连长在寻淮洲、萧劲光、粟裕等人的直接领导下,并在不久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4年,由红7军团组成了北上抗日先遣队深入国民党统治区域,开展敌后游击战争,一方面宣传抗日运动,另一方面负责牵制国民党军队,减轻敌军对中央苏区的压力。



先遣队进入闽浙赣地区后与方志敏领导的红10军会合,奉命组建红十军团,但红十军团在转移时,遭到了国民党军队的合围,大部分指挥员壮烈牺牲,方志敏也被敌军俘虏,只有粟裕的先头部队突破了敌军的封锁。

此时的陈兴发在粟裕的麾下担任营长,部队在粟裕的带领下转战浙南,继续坚持游击战争,开辟根据地,但没想到陈兴发在一次战斗中被子弹击中左眼,身受重伤。

受当时条件限制,粟裕得知陈兴发头部受重伤之后,一度以为他牺牲了,直到70年代初与朱老总聊天的时候,还提及了这件事,久久不能忘怀。



但让他没想到的是陈兴发大难不死,经过抢救之后,陈兴发保住了一条命,可等他伤愈之后,粟裕率部已经离开了,他只好跟随陈毅参加了赣南粤边游击队,继续与敌人斗争。

高风亮节

在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经过双方谈判,陕北地区的红军被改编为八路军,下辖三个师,而在南方八省活动的红军改为新四军,由叶挺出任军长。

不过,南方各地的红军长期各自为战,加上消息闭塞,一些游击队并不知道中央关于改编的指示,陈毅和陈兴发还因为这件事被抓了起来,差点被枪毙。

1937年11月,陈兴发跟随陈毅下山,负责保护陈毅的人身安全,可没想到,二人到湘赣边游击队传达中央的指示时,根本就没人相信,反而被当作“叛徒”关押了起来。



任凭陈毅和陈兴发怎么解释,游击队员就是不肯相信,陈毅只好让他们出去打探消息,一打听,才确定中央确实有将游击队改编新四军的指示,这也是为了抗日大局的需求。

随即,陈毅慧眼识珠,将陈兴发调至自己的身边,委以警卫工作的重任,这份差事不仅要求身手不凡,更需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而陈兴发无疑是最佳人选。

陈毅对陈兴发愈发器重,将许多至关重要的传递情报的任务交给了他,而陈兴发却总能不负重托,凭借自己过人的胆识,一次次将情报安全送达,为革命事业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有一次,为了将情报送出去,陈兴发与其他几名战友假装成“出殡”的队伍,抬着棺材,走过敌人的关卡,可没想到,敌人检查得非常严,就连出殡也不放过。

此时的陈兴发穿着一身白衣,带着沮丧的表情请求敌人“高抬贵手”,可敌人坚持要看,可真当棺材打开的时候,里面发出了阵阵恶臭,直冲天灵盖,敌人连忙挥手让陈兴发几人快走。

原来,陈兴发早就想到了这一点,他将重要的情报放到尸体下面,像这样惊心动魄的事情在他身上还有很多,没有大智大勇是完成不了情报任务的。



等上海解放后,陈兴发向陈毅等人强烈要求回江西老家,众人劝阻无果后,陈兴发在家乡贵溪担任人民武装部副部长。

1952年,他被组织调到了革命老区宁冈县工作,对他来说,这里应该是最理想的地方,他曾和陈毅在宁冈打游击,熟悉的一草一木,还有血浓于血的苏区人民。

除此之外,陈兴发对子女要求严格,绝对不搞特殊,长子在高中毕业后,按照当时的政策可以直接分配工作,但陈兴发不同意,最后长子通过自己努力,成为了人民警察,而次子当了兵,保家卫国。



直到1977年,陈兴发受邀来京,他趁此机会,先后到萧劲光、粟裕两位大将的的家中作客,阔别42年的战友再次重逢,粟裕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喜极而泣,不知不觉间谈起往事。

您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吗?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讨论!

[免责声明]文章案例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案件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删除内容!

参考资料:

追忆父亲——老红军陈兴发的人生传奇,陈吉宁 陈海宁 陈南宁,党史文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