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编辑|t

引言

抗日战争时期,许多英雄将自己的名字和鲜血镌刻在了民族的记忆中。蔡炳炎,作为一位名将,便是其中之一。

“誓与阵地共存亡”,这不仅是他对国家的誓言,也是他对自己家人的告别。在那个时候,类似的抗战家书还有很多……



与阵地共存亡:蔡炳炎的遗书背后

1937年,上海的炮火正愈演愈烈。作为抗日名将的蔡炳炎,站在即将到来的生死线上,在硝烟弥漫的常州洪庙,他提起笔,写下了致妻子的一封书信。

在这封信中,他用简短却震撼的言辞向亲人告别:“国将不保,家亦焉能存在?”短短两句话,似乎是他一生所有忠诚的凝聚。

更让人动容的是,蔡将军在信中说:“如到皖不得令其居住。”他表达的不仅仅是国难当头时个人的绝决,更有他对家庭深深的关切,担心妻子和孩子会因战乱而流离失所。



信写得并不长,甚至有些简略,提及了家用账目,提到了几个孩子的情况,但字里行间却流露出极为深沉的责任感。

他知道,这场战争将决定中国的命运,也许他再也无法归来,但他依然选择将自己的一切托付给这片热土。而对于他来说,捍卫国家的尊严,是任何家庭琐事无法比拟的。

作为丈夫、父亲,蔡炳炎的心情复杂又沉重,他所做的选择,不仅仅是为自己,更是为了千万个无法回头的父亲、丈夫们。

送出去这封书信后,蔡将军告诉他的部下“誓与阵地共存亡”。这话看似简单,却蕴含着他对国家命运的深刻理解。



彼时,他正率部在上海的战火中冲锋陷阵。8月22日,他带领的部队进入上海郊区,目标是守住最前沿阵地。

面对日本敌军的强大压力,蔡炳炎和他的战士们最终无力回天,悲壮的战斗迎来了他的壮烈牺牲。誓言最终成了他的遗言,也让我们所有后人铭记了这位英勇的将军和他为了国家命运而毫不犹豫付出的生命。

他并非一位孤独的英雄。蔡炳炎将军的誓言,不仅仅是个人的思想,而是那时无数中国军人的共同信仰。选择牺牲,选择坚守阵地,不仅是为了自己的忠诚,更是为了后代能在更为和平的土地上,安享一段可以安心的岁月。



吉鸿昌的“时代牺牲”——死亦为国

接下来,咱们再说说吉鸿昌将军,他的名字也在抗日战争中赫赫有名。说到吉鸿昌,咱们不得不提一个细节。

1934年11月,吉鸿昌被国民党军统特务逮捕。他临刑前所写的遗书,堪称抗战时期家书中的绝笔之作:“夫今死矣!是为时代而牺牲。”

这句话让许多人潸然泪下。这种文字简短、深刻又充满悲壮,在他的笔下,看似简单的几行字,却承载了时代的沧桑和他对国家命运的深切担忧。



吉鸿昌的一生充满传奇,他在“九一八”事变后就立下誓言:“不为家,不为己,只为国!”他甚至在变卖家产,购买枪械后,直接投入到抗日的战斗中。

无论是与冯玉祥联手成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还是多次带队进行反攻,都无不表现出他舍生取义的坚定信念。

1933年,吉鸿昌率领的队伍成功收复了多伦,这是自“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军队首次从日本侵略者手中夺回被占领的土地。

然而,历史的命运并不总是站在英雄一方。吉鸿昌最终还是在国民党特务的追捕下落入囚笼。临刑前,他再次通过家书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忠诚和心中的不甘,明知自己无法活着走出这座牢笼,但依然选择坦然面对死亡。



在那片雪地上,他再次写下了诗:“恨不抗日死!”这不只是一首诗,更是他为国家报效的决绝。

对于吉鸿昌来说,他的选择是“为时代而牺牲”,而他的这句话,也让今天的我们对那个时代的牺牲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

吉鸿昌的誓言和诗句,既是个人命运的呐喊,也是那个时代千千万万抗日英烈共同的心声。在敌人逼近的时刻,他们依然选择了抗争,选择了以死报国。

赵一曼——女英雄的家国情怀

下面这封家书的主人公是赵一曼。这位女英雄的故事,同样让人动容。赵一曼的英勇表现,不仅在战场上被铭记,更在她的家书中展现出对家国的深沉情感。

1935年冬天,赵一曼被日军捕获后,遭受了极为残酷的酷刑。然而,她依旧坚贞不屈,面对敌人的威胁,依然挺直了脊梁。

被捕后,她曾在狱中写下过一首诗:“誓志为人不为家。”这是她在那个时代心中对国家的责任,和对家国的深切热爱。



1936年8月2日,赵一曼在就义当天给儿子写下的遗书也深刻传递了她的情感:“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

这不仅仅是对家庭的告别,更是她对家国情怀的宣告。她知道,自己的牺牲虽然无法直接改变战争的结果,但至少能激励更多的抗日战士投入到这场伟大的民族解放事业中去。

赵一曼的家书,是对母亲角色的诠释,也是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告白。这种“为国捐躯”的情怀,是每一个中华儿女永远不变的信仰。

她让我们看到,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无论是男儿还是女儿,都能在家国命运面前挺起胸膛,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自由,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献身。



在那个被外敌侵略的年代,无论身处哪个阵营,只要怀抱救国之心都决绝地投身于抵抗日军的战斗之中。

他们在战争中无畏前行,坚定誓言,最终为国家的胜利贡献了自己的生命。而这份英雄主义精神,正是今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心中无法磨灭的记忆。

他们也有家,那一封封寄给亲人的书信就是留在世上最大的牵挂。但是国难当头,若“大家”无法保全,“小家”又何来安稳?

这才有了那既有儿女温情又豪情万丈的家书!

参考资料:

决以一死,以报国家!这些抗战英雄的家书,令人泪目.中新网.2020-09-03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