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计疏解床位3000余张、雄安宣武医院门急诊量已超23万人次……今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十一周年,2月25日,北京市卫生健康委举行京津冀卫生健康协同发展专题媒体沟通会,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十一年来,三地医疗卫生协同发展硕果累累,在共建共享中,不断提升三地百姓民生福祉。


据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王建辉介绍,十一年来,北京市卫生健康委持续推动核心区中心城区大型医疗机构向外疏解,压缩核心区床位数量,引导京外患者就诊流向。目前已完成天坛医院、北大第一医院等13个市属央属医院疏解项目建设,累计疏解床位3000余张。在让核心区“静”下来的同时,充分利用疏解腾退空间优化环境,让核心区“美”起来,更加和谐宜居。北京天坛医院、口腔医院整体迁建,恢复了天坛世界文化遗产历史风貌,助力北京中轴线申遗;积水潭医院新街口院区新北楼拆除,恢复了银锭观山视廊。同时统筹利用疏解空间,以研究型病房示范建设工作为抓手,重点提升公立医院的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引领临床研究的高质量发展。

在全力支持雄安新区建设方面,王建辉表示,京津冀三地卫生健康部门会同雄安新区签署两轮支持雄安新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助力雄安新区建设发展。雄安宣武医院一期建成投用,成为雄安新区第一家三甲医院,目前门急诊量已累计超过23万人次、完成手术2700余台,为雄安新区提供高质量综合医疗服务保障。同时,持续推进医疗卫生合作,组织宣武医院、妇产医院、北京市中医医院、市疾控中心对口支持雄安新区,帮助建立雄安新区唯一的卒中治疗中心,帮助容城县妇幼保健院成立新学科儿童早期发展中心、妇科微创诊疗中心,助力妇产科和新生儿科成为雄安新区重点专科;促成容城县疾控中心获批“国家卫生健康委职业安全卫生研究中心职业伤害研究基地”,有效提升雄安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在副中心,已建成友谊医院、安贞医院、北大人民医院通州院区等一批优质医疗机构,让副中心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资源服务。目前正加快建设首儿所附属医院通州院区、市疾控中心迁建等重大工程项目,在副中心构建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富有韧性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城市副中心建设和保障群众健康提供更加强有力的医疗卫生支持。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蒋若静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