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水初生,近日怀柔水库流域迎来了一群“老朋友”。在怀沙河河道中,数十只大天鹅如约而至,这群优雅的“生态精灵”时而将修长的脖颈探入水中觅食,时而舒展羽翼凌波起舞,间或三五成群相互梳羽,为静谧的河道平添盎然生趣。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怀柔水库作为北京市的重要饮用水源地,水库水质长期保持在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向好,流域内生物多样性也日益丰富,大天鹅、苍鹭、白鹭等一众珍稀鸟类也成了这一片绿水青山的“老朋友”。截至目前,流域内共调查、监测到鱼类50余种,鸟类30余种,昆虫20余种,大型水生植物30余种,浮游动植物100余种,生物多样性丰富度稳步上升,“好山好水”的优势也在此刻更加凸显。


为了保持水质的清洁,创造更加优越的生态环境,京密引水管理处积极开展有害动植物防治工作,通过人工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的方法,推动实现有害生物防治自我调控。在水质监测方面,利用感官监测、实验室专业监测、在线监测等方式,及时监测水质的具体情况,同时在水面布设了被誉为“水环境侦察兵”的量子点光谱质监测终端,能够自动监测水体温度、浊度、化学需氧量、悬浮物等数据。在逐步完善水质监测的同时,管理处积极开展水生物调查和监测,编制怀柔水库生物调查图册,建立水库生物数据库。此外,在郭家坞滩地安装的鸟类AI智能识别自动监测站,也已投入使用,可以为监测范围内的每只鸟进行“鸟脸识别”,监控库区内鸟类种类及数量情况,极大提升鸟类调查工作的效率。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解丽 通讯员 韩翟 摄影/赵经纬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