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敞的街道和林立的高楼,散落在大片的绿地之中;街道上,无人驾驶汽车往来行驶;厂房里,机器人熟练地完成各种各样的任务;实验室里,研发人员正在为火箭发射做准备……
走在亦庄的大街上,宛如走进未来的科技之城。这个1994年正式成立的经济开发区、北京最年轻的新城,在短短三十年的发展中,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和力量。
近日,北京发布五个平原新城建设方案,亦庄以建设“新质生产力典范区、高端产业综合新城”为目标,全面布局高科技产业,到2030年,亦庄新城的地区生产总值力争突破50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生产性服务业营收达到“双万亿”规模。
火箭大街上的年轻人
世界上第三款、中国第一款液氧甲烷燃料发动机,安静地躺在火箭大街的一间展厅中,这是一家民营航天公司对外的展示空间,展示着该公司成立10年来的历代火箭产品。公司副总裁、规划发展中心总经理张静茹正在为参观者介绍公司的历史和产品特点。
“我们采用液氧甲烷作为火箭燃料,”她介绍,“我们公司成立于2015年,2023 年7月12日9时,我们自主研制的朱雀二号遥二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入轨,成为全球首枚成功入轨的液氧甲烷火箭,这也是国内民商航天中,首款基于自主研制的液体发动机实现成功入轨的运载火箭。”
2025年2月24日,北京经开区,正在展出的朱雀二号遥二运载火箭回收残骸。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摄
使用液体燃料的发动机,目的是实现火箭的回收再利用。固体燃料燃烧过程中,发动机损毁,无法再次回收利用。事实上,之前美国实现回收的“猎鹰9”火箭,就是使用液体燃料发动机,这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成功实现回收的火箭。
研发10年,张静茹和她的伙伴们已经无限接近梦想的实现。她介绍,公司研发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液体燃料发动机,目前已经更迭多代,搭载该系列发动机的最新火箭产品朱雀3号,在2024年完成了万米高度的试飞,并成功回收。
展厅中,一部体型庞大的发动机矗立在一角,这不是模型,而是一部真的发动机,且参与过11次试飞并被成功回收,虽然没有真正踏入过太空,但依然是一位久经沙场的“老将”。
在亦庄,火箭大街只是这座新城科技感的一角,科技渗透在城市的每个角落。数据显示,在亦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300家,专精特新企业突破900家。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数达155家,并形成了以百名顶尖、杰出人才,千名行业领军人才,万名青年科技人才和卓越工程师为代表的高质量发展人才雁阵。他们之中大部分都是年轻人,如张静茹所在的航天公司,员工平均年龄只有32岁,这些年轻人和这座年轻的新城一起,走向新的发展之路。
正在被科技重塑的城区
2025年2月24日,北京亦庄国际医药创新公园,崭新的大楼中,一家家国际知名的医药企业正在进行入驻前的准备,有公司在装修办公楼,也有公司在调试安装各种设备。透亮的落地窗外,大片的空地上,公园绿地、新的大楼正在建设。
这里位于东南五环,是一座正在建设中的产业园区。园区横跨五环路,南水北调的渠水从中间蜿蜒穿过,规划中的M20轨道交通线路在这里有多个站点。国际医药创新区建设工作办公室副主任邱文栋介绍,园区建设的目标是打造国际化、多元化商务空间,吸引全球顶尖生物医药企业创新中心集中落地。
2025年2月24日,北京亦庄国际医药创新公园沙盘。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摄
据了解,这座园区目前是五环内唯一可规划超过300万平方米的产业空间,15公里半径内覆盖中检院等9家监管机构、首都医科大学等5家高校院所、同仁医院等16家三级医院。“园区建设与亦庄新城、大兴生物医药基地形成产业互通联动,辐射亦庄生物医药园、亦庄新药研发生产基地、中日产业园等多个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将带动北京南部地区实现医药产业发展能级跃升。”邱文栋说。
远景规划中的国际医药创新公园,集研发、创新、制造于一体,同时也是一个绿色公园。邱文栋介绍,园区规划面积5.8平方公里,其中建筑占地仅1平方公里,其余几乎都是公园和绿地。目前已经建成的饮鹿池公园、五福堂公园和市民公园都会进行改造提升,未来还将建设中央绿地公园。“这里未来将建设为绿城共融的生物医药现代科技产业区域。”邱文栋说。
机器人带来的新世界
许多人都见过仿生鱼、仿生鸟,但少有人见过可以同步模仿人类表情的仿生人。2025年2月24日下午,位于北京亦庄的机器人大世界中,一个仿生机器人吸引了许多参观者。机器人有一张与人相似的脸,可实现实时人脸远程跟随控制,和控制者实现表情同步,简单来说,就是控制者做出怎样的表情,仿生人脸也可以同步做出同样的表情。
“这并不容易,但随着技术的进步,许多原本不可想象的事情正在不断成为现实。”国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工作人员李怡彭向参观者介绍。
据悉,机器人大世界是北京市首个全品类机器人展示中心,这里展示着全世界最先进的机器人,展示区域包括技术创新展示区、应用场景示范区、科普教育体验区和未来商业消费区四大板块。当前,机器人大世界已完成新一轮升级改造,技术创新展示区和应用场景示范区初步亮相,已然成为北京市科技文化旅游的新地标。
2025年2月24日,北京经开区机器人大世界,展出的机器人正在完成日常家务。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摄
除此之外,还有模拟真人的陪伴机器人、具有多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的教育机器人……踏入这座机器人大世界,参观者将开启一段充满未来感的旅程。
作为未来产业,机器人的应用远不止眼前的场景。亦庄平原新城建设方案显示,亦庄将以智能化、数字化为驱动,以场景为牵引,全力推进机器人产业发展壮大及装备提质增效,构建集核心零部件研制、系统设计、集成制造、场景解决方案于一体的产业体系。如攻关突破具身智能“大脑”“小脑”“肢体”等关键技术领域,加强颠覆性引领性技术协同攻关,推动一批重要基础产品取得工程化产业化突破,建成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领航示范新城等。
充满科技感的现代化新城
在亦庄,自动驾驶是明星产业。早在2020年9月,北京就在经济技术开发区启动建设全球首个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在亦庄,许多人都曾体验过打一辆自动驾驶网约车的奇妙感觉。
坐在无人驾驶汽车中,前排的驾驶室空空如也,智能化的驾驶系统驱动车辆自如地行走在道路上,方向盘不断自动调整,刹车、油门切换自如……
2025年2月24日,北京经开区,记者体验萝卜快跑无人驾驶汽车。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摄
随着技术的迭代和发展,自动驾驶汽车也在快速发展。一家从事自动驾驶的知名企业的展厅中,展示着六代不同的自动驾驶汽车,从能够初步实现自动驾驶,到可以自由行走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汽车的迭代背后是技术的进步,更是人们生活方式的变迁。
据介绍,当前,亦庄自动驾驶示范区的生态圈正在不断扩大,而随着平原新城的建设,包括自动驾驶在内的人工智能、汽车智造等产业也在快速发展。亦庄当前正在打造智能网联创新港、汽车产业总部基地、前沿技术研发基地、高端制造示范基地、产业生态配套基地,建设汽车产业创新培育加速区、领军企业聚集区、创新发展引领区、智能制造示范区、产业链协同拓展区。随着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4.0建设的加快,到2030年,预计覆盖面积将超过3000平方公里。
一个高科技产业融合日常生活的城市正在建设中,为此,亦庄将通过完善产业科技创新体系、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实施产业金融倍增计划、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建设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示范区、增强区域协同发展引领带动作用、构筑产业开放高地等途径,支撑起一座充满未来感、科技感的现代化新城。
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编辑 张磊 校对 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