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 八零姑娘 \ 燕长青
知乎上看到有人问:人的优越感从何而来?
若平日浏览我一般会直接略过,因为没有探讨价值。直至两天前看到上海地铁发生一幕,使我开始正视这个问题:优越感只不过是自卑感以倒立的姿态走路。
优越感本身并无错,错的是把鸡毛当令箭。
2月21日上海某地铁,车厢内人满为患空间逼仄,就连站着呼吸都感觉有些紧促。某一时刻,忽然雷声炸起,沉闷的车厢内人们忽被一阵刺耳争吵惊醒,两男子因拥挤口角峥嵘。
这不重要,重要是黑衣男子说的一番话:不要在上海,下去!!
“听不懂上海话吗?你在上海干嘛...”
大家应该听明白了,骂人的黑衣应该是上海本地人,被骂的灰男子是外地人。两人争执不下,黑衣男声音很大,每一个音调都压在灰衣男子的软肋处,有种得势不饶人的架势。
黑衣男气焰汹涌,灰衣男子声音则略显柔弱。
此刻,仿佛天地大势尽在黑衣男一边,灰衣男子则像背井离乡的游子无所依靠。看到这是个人都会感到愤怒。与平常争吵不同,我明显感受到本地人对外地人的那种“歧视”。
假若黑衣男不说那些话,充其量是口角摩擦。说了,性质和感觉立马不同。
知乎上有人看问题挺客观,他认为:关键不在于这个不分说了什么,而是整个事件的前因后果。如果是被说听不懂一方责任更大,那就是他活该;如果是说的一方责任更大,则错上加错。
理性且客观评价,但我认为说什么同样重要。
那么依据拍摄者透露,起因是两人因车厢内拥挤碰撞到一起,发生口角。其中黑衣上海本地人一直用上海话骂人,外地灰衣男子表示听不懂上海话,上海男子开始怒吼。
最后两人下车,外地灰衣男子选择报警处理。
有读者评:把一个城市荣耀加在自己身上,然后去霸凌别人,真是弱爆了。但也有人认为不喜欢上海可以不要来上海,来就要尊重上海本地方言和习惯。回应他的是,尊重是相互的,不是地域优越感。更甚者有三观奇葩者认为,到别人地方就低调一点。
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这点包容性是有的,因一两个本地渣子视所有上海人都如此是不客观的。具体到事,黑衣男确实表现出所谓地域优越感。
前些年我常去北京、杭州、广州也去了三四次,上海不多大概四次也挤过上海地铁。
因为来上海大多是务工来的,所以上班和下班高峰期,上海地铁几乎是人满为患。这种情况出现人挤人很正常,因为列车启动撞到他人也正常。
一般情况默认,极端情况就像黑衣男破口大骂。
从拍摄者描述看,黑衣男一直飙上海话骂人理直气壮,否管谁挤到了谁,上海人的脸面是被他给丢光了。当他骂出:“听不懂上海话吗?你在上海干嘛...”不要在上海,下去!!之类话语时,则是把“轻蔑”抬升到了新高度。
上海外来务工的人很多啊!小哥的遭遇是有共鸣的,黑衣男相当于一个人得罪一大批人。
同时给上海人招黑。
这是个人素质问题,同时也是他为自己身为本地人所谓的优越感。但这种优越感着实让人厌恶,拿自己的虚荣践踏他人尊严,如自欺欺人,打压别人,自我陶醉,自我妨碍等。
就像一个穷人忽然有了钱,买了一辆车,当他开着车在路上跑看见那些和他从前一样踩着三轮车,自行车的这些人,他的心里是优越的他会自然而然看不起,显摆。
他忘了,祖辈往上数三辈都是农民的事实。
一个农夫来到城市不懂交通规则,他不是蠢,他只是不太理解什么叫交通规则。一个城里人见到农户你不必嘲笑,你应该帮助他理解.....
去年12月同样发生上海地铁一幕,一男一女争执不休,女的问:“你在上海有几套房”“不要丢上海人的脸”起因是女子被上车爷叔碰到,随即口角愈演愈烈。
这说明了什么?越缺什么越显摆什么?
像极那些喝过几年洋墨水的润人,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一样。我看评论区有人这样评价:只有非上海人才会到处刻意强调自己是“上海人”,唯恐别人看不起她,就好像只有穷人才喜欢到处炫富一样,骨子里还是自卑在作祟。
这句话有很深的歧义,不止大家如何看。
这些年上海发展日新月异,光靠本地人能行吗?事实上,许多外地人在上海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造力,外地人不该被无视。
我们尊重他人的文化习惯,但也应理解外来人的不容易。
人来世上一遭,谁容易过。
往上数三辈,谁又比过谁!
记住!上海是全中国的,不仅仅是上海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