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讯(记者 邓龙辉 通讯员 崔婕 徐杰)近日,九八六医院心血管内科成功完成医院首例T3D(三维标测系统)联合ICE(心腔内超声)引导下的零射线房颤射频消融术(T3D+ICE零射线房颤射频消融术),为一名房颤患者消除病痛,开启绿色电生理新时代。

患者,男,65岁,因间断性心慌、胸闷、气短一年前来就诊,接诊医生袁彩霞仔细查看患者病情后诊断为阵发性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随着年龄增长,房颤发生率不断提高,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房颤时心房激动的频率达300—600次/分,心跳频率往往快而且不规则,有时候可达100—160次/分,甚至200次/分以上,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

房颤的发生与脑卒中、心力衰竭等息息相关,根除房颤就可以极大地减少房颤相关栓塞并发症及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减少脑卒中所致的残疾率,从而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医疗团队仔细评估了患者的病情,决定为他实施T3D+ICE零射线房颤射频消融术。




手术中,徐杰副主任医师利用三维标测系统(T3D)构建出患者心脏的立体模型,结合心腔内超声(ICE)实时导航,让房间隔穿刺针全程可视化,随后精准定位消融靶点,成功完成了房颤的射频消融治疗。手术历时2小时,全程无需X射线辅助,实现了真正的“零射线”操作。


术后,患者恢复情况理想,监护零房颤,胸闷等不适症状也随之消失。

零射线

传统射频消融手术需要在X射线透视下进行,手术医生才能看到器械的位置、患者的心脏情况等,患者和医护人员均会暴露于一定剂量的辐射。术中的放射线对一般患者影响不大,但对于医护人员、孕妇、未成年人以及高龄老人,副作用相对较大。此外,对造影剂过敏的患者无法接受房颤射频治疗。

近年来,零射线手术成为电生理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T3D+ICE指导下的“零射线”“零造影剂”房颤射频消融术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心脏三维模型和实时超声影像,不仅让穿刺针全程可视化,精准定位心脏结构,还能完全避免X射线的使用,使得房颤射频消融更加绿色安全,真正实现了无“铅”无挂,显著提升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患者的舒适度。

此例T3D+ICE零射线技术的成功应用,是九八六医院在电生理领域的一次重要突破,标志着医院心律失常射频消融诊治水平再上新台阶。今后心血管内科将持续精进医疗技术,为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供更加专业可靠的医疗保障。

零射线射频消融术由北京安贞医院喻荣辉教授首创。此前,九八六医院心血管内科徐杰副主任医师于北京安贞医院进行国家心血管介入培训,跟随刘念、刘晓霞教授深入学习。目前,九八六医院心血管内科已能够熟练开展此项技术,为更多患者托起“心”希望。

零射线射频消融术适用于:阵发性心房颤动、持续性心房颤动(1年内)、心房扑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频发室性早搏等。

无“铅”无挂的零射线心脏射频消融术,让医生脱掉沉重“铅衣盔甲”,轻装上阵,也让不宜接受射线的患者人群,有了更多安全的治疗新选择。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