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在临沂市郯城县泉源镇理想家庭农场的200亩麦田里,一条条黑色微喷带如“毛细血管”般在田间蜿蜒铺开。农场负责人兼泉源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高级农艺师李友亮正蹲在地头,仔细查看冬小麦的生长情况。“今年冬季偏旱,小麦苗情受影响,必须抢抓农时科学灌溉,把墒情‘补’上来!”他一边检查设备,一边向铺设微喷带的农民讲解技术要点。


泉源镇理想家庭农场的农田里,黑色微喷带如“毛细血管”般在田间铺开。

2024年冬季气候异常,数据显示,郯城县累计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减少近四成,部分农田土壤相对湿度不足50%。在理想家庭农场的连片麦田里,原本绿意盎然的冬小麦叶片微微卷曲,部分地块已出现枯黄叶片。“往年这时候田地墒情适宜,麦苗叶片结实嫩绿,现在普遍叶尖发黄,根部缺水。”李友亮忧心忡忡地拔下一丛麦苗,发现根部土壤轻轻一捏便松散掉落。

若旱情持续,将直接影响小麦返青拔节,威胁夏粮产量。“传统的大水漫灌既浪费水资源,又容易导致土壤板结,遇到倒春寒还有可能遭受冻害。必须转向精准节水灌溉。”李友亮表示,当前正是小麦需水关键期,也是使用和推广小麦节水浇灌技术的最佳时期。


微喷带喷出均匀的水雾,相比传统灌溉方式节水50%。

根据近期天气情况,理想家庭农场2月19日便开始微喷带铺设工程,如今已基本铺设完成,投入使用。这种直径约4厘米的带状设备布满细密出水孔,可通过压力调节实现“细雨”式均匀喷洒,相比传统灌溉方式节水50%以上。李友亮说:“微喷带每亩铺设费用约100元左右,通过出水孔喷灌,每次灌水量较小,不易破坏土壤的结构,使作物根系生长有一个良好的土壤环境,还可以增加空气湿度,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田埂上,微喷带缓缓喷出的水雾在阳光下折射出彩虹,蔫黄的麦苗正逐渐挺直腰杆。


农民正在铺设微喷带。

泉源镇紧邻白马河,为提升抗旱效率,在春节之前,泉源镇整合农技、水利等多部门力量,趁着冬修水利好时机,组织机械和人力开展河道清淤、疏浚、维护、灌区改造等作业,一方面方便农民在春季引水浇田,另一方面也提高了防洪排涝能力。另外,泉源镇组织农技服务队到田间地头“把脉问诊”,推广“浅埋滴灌 + 水肥一体化”“微喷带 + 保水剂”等多种组合技术方案,以应对春季麦田旱情。


高级农艺师李友亮在田间进行指导。

“科技抗旱既要‘治标’更要‘治本’。”李友亮介绍,泉源镇正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计划推进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覆盖面积1万亩,同时推进建立集粮食种植收获、农资农具销售、农事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农事综合服务中心,让传统农业焕发出新的生机,为保证“粮食安全”筑牢坚实防线。

(大众新闻·农村大众记者 李新宇 通讯员 刘汉章 李学飞)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