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张特殊的全家福,虽然照片有些模糊,但是仔细端详,仍然可以看出照片中人物表情有些异样。
照片中的男子双目紧闭,肢体僵硬,身体向一边倾斜,他身着正装,一身黑长袍,瓜皮帽,黑鞋,白袜子,而旁边抱孩子的妇女和背后的男子却穿着破旧,怎么看也不像是一家人。
原来,照片中间坐着的男子叫温济厚,照相时他已经去世。身旁站的是他的妻子温曹氏,满面愁容地抱着年幼的儿子,用身体支撑着温济厚。
在他们身后站着的青年男子,是温济厚的弟弟,他将草帽压的很低,似乎是想遮挡住自己悲愤的情绪,并用力拉着温济厚的腰带防止其滑落,原来是弟弟紧抓着他的腰带,才留下这张跨越生死的“全家福”,而他也是我党的一名革命烈士……
温济厚出生于陕西省华县,家境富裕,自幼接受良好的教育,是最早一批受到新思潮冲击的知识分子,学业完成后的温济厚担任家乡七里寺校长,担任校长期间,他目睹了太多百姓的疾苦。
温济厚渴望在乱世之中,找寻一种救国之道,让备受剥削压迫的底层人民过上幸福的日子,五四运动后,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温济厚也受到社会主义的启蒙,在好友王尚德等共产党人的影响下,他毅然走上革命的道路。
1926年冬,23岁的温济厚根据党组织的安排回到华县积极地开展农民运动,不久,经史卓生等人的介绍,温济厚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成为党员后,温济厚积极组织农历运动,并且创办了华县国民大会,专门惩治欺压百姓,敲诈农民的恶霸,乡亲们看到希望,纷纷加入了队伍,随着农民队伍越来越壮大机密的“渭华起义”也悄悄筹备着。
但是在这期间,顽固反动势力依然作威作福,白色恐怖席卷渭华,大批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遭到逮捕,作为渭华组织主要成员的温济厚也暴露了身份。
1928年5月5日晚,温济厚在七里寺小学紧急召开了党支部会议。在会上他讲道:“我们的身份已经暴露,敌人正到处搜捕我们,此地不能久留,我们应立即转移陕北。”
会上还对转移后学校的工作进行了交接、部署,会议一直持续到深夜,由于叛徒的出卖,一群国民党士兵突然冲进了学校,温济厚与肖成栋、史卓生拔出手枪,顽强拼死抵抗,子弹打光后温济厚等人不幸被逮捕。
温济厚被捕后被关进华县看守所,在看守所中,温济厚守口如瓶,尽全力保护还在成长中的党组织,敌人对他多次酷刑折磨,温济厚依然誓死不从,从未吐露过半点党组织的信息,期间,我党也曾数次营救,但均未成功。
恼羞成怒的敌人决定对温济厚处以死刑,5月29日,温济厚被押赴刑场,他神态自若,一路高呼着:“共产党是斩不尽杀不绝的!”伴随着一声枪响,温济厚倒在了血泊中,为革命献出了年仅25岁的宝贵生命。
得知丈夫被害,温曹氏当即晕厥过去,待到曹氏苏醒后,强忍内心的悲痛,与温济厚的弟弟温志德一起将丈夫的遗体搬回来。
年幼的儿子坐在爸爸的遗体旁边嚎啕大哭,此时,温曹氏想到家里没有一张全家福,也为了让孩子长大记住父亲的容貌,决定到县城去拍摄一张“全家福。”
温曹氏擦干温济厚脸上血渍,为他换上崭新的寿衣,将他扶着坐在椅子上,留下了这张特殊的“全家福”。
为了让儿子继承父亲的事业,温曹氏将儿子改名为温念赤,同年冬天,悲伤过度的温曹氏也因病逝世,次年三月,渭华起义发动成功。
这张照片历经90多年后,陈列在陕西省渭华起义纪念馆,而这张发黄的照片,也记载着温济厚烈士一家最后的团聚时光,也蕴含着温济厚烈士的悲壮与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