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3月16日,陈赓因病在上海逝世,享年58岁。这个年纪不管是放在当时还是现在来说,都是有些年轻的,因此不少人十分疑惑陈赓为何英年早逝?对此,越南名将武元甲透露说:

“1956年陈赓同志率领代表团访问越南,我很期待见到他。谁曾想刚见到他,就被他脸上灼伤的痕迹所吸引,他连治疗的时间都没有……”



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陈赓帮助越南抗法

1950年夏,时任西南军区副司令员的陈赓正率部在广西、云南等地清剿国民党残兵。与此同时,法军加速了对越南的侵略,眼看越南有亡国的可能,越共领袖胡志明不顾个人安危,长途跋涉来到中国搬救兵。



中央联络代表罗贵波热情接待了胡志明,并询问他:“不知道您想要多少兵力?我好向毛主席汇报。”谁曾想胡志明却说:“我一个兵也不要,我只希望你们能派一员大将来越南。”

罗贵波十分好奇地问:“一员大将?您说的是?”胡志明笑着说:“陈赓,他和我是老朋友,我们两个很熟悉,而且他打仗很厉害,有他来越南帮我们已经足够了。”



当罗贵波将这一消息汇报给毛主席,主席当即回复:“同意。”此时远在昆明的陈赓接到毛主席的电报后,第一时间抽调人员,火速组成中央代表团,并于7月7日乘坐火车前往越南。

历经20天,陈赓等人终于抵达事先约好的一座竹楼中。再次见到老朋友,胡志明来不及打招呼,快步上前将陈赓抱住,嘴里还说着:“乱世山中高山卧,茂密林中英雄来。”胡志明将原诗中的“美人”换成“英雄”,以此表达自己看到陈赓的激动心情。

陈赓笑着说:“英雄可不敢当。”胡志明松开陈赓,随后说:“‘英雄’这两字你当之无愧!”



8月14日,陈赓在胡志明的陪同下来到越军前线指挥部,并和韦国清率领的中国军事顾问团会面。一番寒暄后,大家开始商量应该如何打这一仗。就在这个时候,陈赓在地图上看到一个特殊的地点——东溪,并说:“有了,咱们这一仗就从东溪开火,保证能旗开得胜!”

还没等大家回答,陈赓转头看向韦国清,问他:“你觉得怎么样?”韦国清看向地图回答道:“我觉得很好,如果进攻东溪的话,那么整个边界的主动权就掌握在越军手里。”



9月16日晚上,随着越军总司令武元甲的一声令下,越军纷纷向东溪的敌军进攻。但由于越军的指挥部离前方士兵比较远,无法有效地打击敌军,因此接连几次进攻都没有很大的收获,不少越军高级军官开始质疑陈赓的决定。

武元甲一时不知道怎么办,便找到陈赓:“陈将军,现在士气大跌,我们还要继续进攻吗?”陈赓点点头,坚定地说:

“继续进攻,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坚持下去。不过这次要调整部署,从之前的一面进攻为四面进攻,将进攻重点放在北面和南面。”



这一仗打得十分激烈,越军最终获得胜利,但陈赓却不满意。要知道敌军仅有300人,越军却有7000人,以如此大的优势却仅歼灭270余人,且自身伤亡500余人。陈赓叹气道:“这是败战的胜仗啊。”

后来在陈赓的指挥下,越军重振旗鼓,奋力追赶南逃的敌军。最终东溪一战,越军歼灭敌军8100余人,获得胜利。胡志明和武元甲知道这一消息后十分高兴,直呼:“这次边界战役胜利是我们抗法战史上最大的胜利!”

11月1日,陈赓秘密回国。



刚回国就主动请缨去朝鲜

陈赓一直心系抗美援朝战争,所以刚回国就向毛主席请缨:“主席,我也想去朝鲜,希望自己也能出一份力。”毛主席笑着摇头说:“你才刚回来,还没休息呢,一听说要和美军打,你就有精神了。”随即同意了陈赓的请求。

1951年1月23日,陈赓抵达朝鲜,并在志愿军司令部见到了彭德怀。见老友来了,彭德怀十分高兴地说:“你来的刚好,我们正准备开会,你可以了解一下基本情况。”开完会,陈赓先去前线看了几支部队的情况,又去第九兵团司令部住了几天,随后乘坐火车回国。



1951年,虽然我军在第四次战役第一阶段中取得胜利,但可惜的是因砥平里战斗失利,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无法扩大战果。彭德怀当即回国向毛主席汇报,并请求陈赓率领第三兵团立即出发。

就在陈赓一切准备就绪的时候,他左小腿的旧疾突然复发,严重到无法行走。原来是因为他在越南工作期间条件艰苦,且回来没有休息就去朝鲜视察,无奈,他只能留在北京治病。



直到1951年8月,陈赓的病情稍有好转就乘车前往朝鲜。入朝前,陈赓已经感觉呼吸不畅,但随着反“秋季攻势”战役开始,他还是强忍身体带来的不适,将全部心思都放在战斗上。

在朝鲜作战条件不是很好,再加上头晕目眩、失眠,陈赓经常需要借助安眠药才能进入梦乡。因为志愿军司令部所处的山洞阴暗潮湿,陈赓常常感觉头痛欲裂,呼吸不上来。几个月过去了,他出现了心脏疾患的症状。



1952年2月下旬,陈赓回国治病,但仅过去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又重新返回朝鲜战场。原来是因为彭德怀脖子后方长了个瘤子,需要尽快回国做手术,他只能暂时代替志愿军司令员一职。

全面接管志愿军的工作后,陈赓将重点放在加强坑道防御的构筑上。经过战士们几个月的努力,阵地终于形成了完整的坑道体系,在之后的上甘岭战役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陈赓为何英年早逝?武元甲:他脸上的伤都没空治

6月,在毛主席和周恩来的点将下,陈赓回国创办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但想要建设一个军事工程学院可不是那么容易了,凡事都要亲力亲为,这也导致陈赓的身体越来越差。



1954年,随着“哈军工”初具规模,陈赓的心绞痛发作的也越来越频繁。尽管医生一再提醒他要少工作、多休息,但陈赓还是将重心都放在工作上,甚至有时候忙到没时间吃饭。

1956年4月,陈赓率领代表团访问越南。得知陈赓要来,武元甲十分高兴,谁曾想见到对方的那一刻他愣在原地,原来是因为陈赓的脸上都是被凝固汽油弹灼伤的痕迹。陈赓离开越南没有休息便赶往朝鲜,自然没有治疗脸上伤口的时间,不得不说陈赓将军真的很敬业。



1957年12月,陈赓出访苏联回国,没想到突发心肌梗塞,因此不得不在医院休养3个月。出院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他的病情竟好转起来。于是他连忙出来工作,并答应医生:“你就放心吧,我一定遵守医嘱。”然而一忙起来,陈赓就将医生的话抛在脑后。

1961年初,陈赓和家人决定去上海休养一段时间。他表面说是休养,实则还是在工作。3月15日,陈赓感觉胸闷,还传出阵阵痛感,但他没有和任何人说。



3月16日早上6点多,陈赓突然被剧烈的胸痛惊醒。傅涯第一时间给医院打去电话,但可惜的是当时正值星期天,再加上时间比较早,医生没能及时赶到。等医生赶到的时候,陈赓已经不行了……他去世时年仅58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