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厅现场图片
自魏晋士大夫之文化兴,逮北宋苏轼诸公力倡之,文人画遂成清流。文人于绘事之审美意趣,渐扩至园林、居室,乃至诸般器用。凡于世为閒事,于身为长物者,终成涵括诗文绘画、品茗雅集、对弈抚琴、收藏品鉴之清居生活物态。
岁在乙巳,时维仲春,“悠艺术中心”举【琅园 芸窗】汪为新先生作品展。意者,欲促传统中国画之气韵与格法相契,亦求万物之理,凝于尺素之间。若此,则尘嚣远避,静气自生。
展室之中,陈“溪山清远”所构宋式、明式书房。案头置香道之具,篆香嫋嫋,恍若妙入玄境,流霞回风。
吾辈举此展,岂敢妄言传承而光大之,唯冀为同好者辟一隅之地,使众人于喧嚣尘世,得一方宁静之所。共品艺术之华光,与同道者探寻书卷文人之逸气,涵养文人之品格,如此则幸甚至哉。
悠艺术中心
琅园微言
一
夫世代亟改,城市喧卑,少见盈亩累丈之山,得闲时游庐陵,环翠并入青原山,愈入愈幽,而愈孤寂,山容蔼蔼,路径迂回,近有溪桥映带,远则林麓迢遥,百度中见篇什数记,唯不得眼中实景,是为憾也。至于凌虚径度,禀气怀灵,乃意料之外。今取其景于草味野色,览而愈新,物情所寄,有清冷之境,庶几描写之尽矣。
二
昌阳阎君出示湛翁札,先生书法,世间早有定评,惟览陈迹于缣简;或辞发日常,又归于平实朴茂,言察深衷之际,唯深识鉴奥者欣如会面。诵其为文,如出乎其时,先生之旷达、洒脱、从容,皆由文出,古人语飞鸟睹西施而惊逝,鱼鳖闻九韶而深沉,先生即若此也。
三
心忘于笔,手忘于书,心手达情,书不忘想,是谓求之不得。今日有一"文人笔墨"邀稿_文人"下字太重,"笔墨"也是嘿嘿,不可言,邀稿函文字蛮扇情,情一扇,难免多一份俗情。
四
秋黄之叶,遇拂而落,秋未至而叶落,吾谓之病木。嫉邪或秉正,岳立或川行,往往乱于须臾,败于人事。
五
遍阅人情,始识疏狂之足贵;备尝世味,方知淡泊之为真。今二者皆失,多名利世故者,少名士。故又曰:世事如棋局,不著的才是高手,人生似瓦盆,打破了才见真空。
六
古之读书,第求播远,一为文士,又微不足观。丹青之盛,今者多不继,继者多为奴,靡其精力,销尽日月,以为凌出古人,其实又不若远甚。终为或畔散乖异之想,杂之以谶纬,乱之以猥碎,置于侧,是欺世,上形下秽。馀也无能,未有半步之建构,惟藉短暂之欢愉,记光阴之虚度。如季伯言:貌甚丑悴,而悠悠忽忽,土木形骸。
七
《历代名画记》:若言有书籍,岂可无九经三史,顾陆张吴为正经,杨郑董展为三史,其诸杂迹为百家......云云,故“手揣卷轴”、“口定贵贱”,由此致古代图画之选不乏意懒浅薄者。而传记录者少有通博之人,故成史后书必称钟王二人,画必推顾吴二家。
八
子曰: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吾等所知者沧海一粟,取入匆匆,凭偏执之举载入:怀珠之鱼而鳞紫,戴玉之鹿而角斑,然不乐仕进、抱道自尊、博且隐者众矣......故有挂一漏万之说,惟史上孤芳独美者不乏人,即便后之贯休、牧溪、普荷如此精神灿烂,却至今瑕瑜遮眼,牵涉俗冗时仍殊不可解。
九
谢灵运出身世代簪缨门第,家境巨富,词采华章,故心高气傲。他无法忍受礼法、规矩的约束。谢灵运曾作诗曰:“达人贵自我,高情属天云。兼抱济物性,而不缨垢氛”,“人生谁云乐,贵不屈所志”,“即是羲唐化,获我击壤声”。并口出狂言:“天下才子共有一石,子建(曹植)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同用一斗。”
部分展览作品(一)
《琅园山水卷》局部
琅园之虽不能至一 70cmx17cm
琅园之虽不能至二 70cmx17cm
部分展览作品(二)
琅园之野老生涯 136cmx34cm
琅园之野老生涯 56.7cmx23cm
琅园之书法尺八屏 234cmx53cm
《琅园之杂俎》一 33.5cmx24.5cm
《琅园之手稿》一 33.5cmx24.5cm
汪为新,江西永新人,长居北京。书画家,独立撰稿人,在各种学术刊物发表文章80馀万字。分别在中国美术馆(1996年)、巴黎MONDARⅠNE艺术中心(1998年、1999年)、山东博物馆(2005年)、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2012年受邀)、江西省美术馆(2013年)、荣宝京行艺术馆(2018年、2019年、2020年)等地举办个人艺术展,作品应邀在法国、美国、日本、俄罗斯、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展览,出版有《当代画家个人专集 汪为新集》《当代名家自选作品集 汪为新》《中国画当代名家作品选 汪为新》《琅园无声 汪为新集》《中国美术30年1970-2000重点画家 汪为新卷》《当代名家临帖 汪为新》《汪为新临弘一》《汪为新书良宽自画像赞》《庸眼录》(文字集)《名画家刻紫砂丛书/汪为新卷》《当代优秀艺术家推介系列/汪为新》《侧耳集》(文字集)等个人专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