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吉威宇

在当代水墨画坛,王清(山泉水)以耄耋之年执笔写竹的身影,恰似一竿劲竹挺立于喧嚣之外。这位古稀画家以墨竹为精神道场,在传统文脉与现代心性之间,开辟出一片清朗深邃的艺术境界。




他的墨竹之路始于对传统文脉的虔诚朝圣。从郑板桥的萧散奇崛到夏昶的严谨工致,历代墨竹大家的风骨皆化作他笔下的养分。但这位自谓"无门派"的画家,并未止步于形似之工,而是以金石般的笔力破开程式窠臼。其竹枝转折处如刀劈斧斫,墨色枯润相生,在宣纸上留下时光雕琢的斑驳痕迹。这种"笔追千载"的自觉,实则是将千年文人画精神内化为笔墨语言的文化苦旅。




观其墨竹图卷,可见"写竹即写人"的生命投射。疏密错落的竹叶间,既有郑燮式的狂狷之气,又透着夏仲昭的庙堂风仪,更暗藏文人的孤高意趣。这种看似矛盾的笔墨融合,恰是画家刚直有节的性情写照。其题画诗"终得清风入袖来"(引自王清墨竹题画诗)的澹泊之境,实则是阅尽沧桑后的人格淬炼,让墨竹超越了物象本身,成为精神品格的图腾。




他的艺术实践,印证了文人画传统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他在古纸堆中钩沉稽古,却以现代人的生命体验激活传统程式;他痴迷于墨竹文化的千年积淀,却以"无私无畏"的胆魄突破门户之见。这种文化自觉与艺术勇气,使得他的墨竹既承载着传统文脉的基因密码,又焕发着当代文人的精神光芒。




当七旬老者在素宣上挥洒墨痕,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竹影婆娑,更是一个文化守望者以笔墨重构精神家园的执着身影。他的墨竹艺术,终以"清风入袖"的澄明之境,完成了对传统文人精神的当代诠释。




(艺术评论撰文:吉威宇,著名油画家,)

1、王清题画诗:

我写墨竹是酷爱,

无私无畏无门派。

笔追千载求风骨,

终得清风入袖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