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住宅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总建筑师钱嘉宏
向“好”发展,离不开政策引领。
中房报记者 李叶 北京报道
住房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人民群众住上更好的房子”,已经成为住房城乡建设工作的重要工作目标。
2月21日,由中国房地产报、法兰克福展览(上海)有限公司、中展智奥(北京)国际展览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好房子 新赛道——暖通舒适系统助力好房子建设创新论坛”在北京召开。论坛上,北京市住宅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总建筑师钱嘉宏带来了题为《新时代下中国“好房子”内涵构成与标准实践》的主旨演讲。
钱嘉宏从城市视角和居住者视角两个维度剖析了“好房子”的内涵。
住宅是城市中最量大面广的建筑,从城市视角看“好房子”应该满足三点:一是与城市和谐共处,符合地域文脉要求;二是为街区功能提升补短板、作贡献;三是坚持绿色低碳,助力城市可持续发展。
同时,住房是每个家庭日常活动和使用最基本的场所,居于其中人的真实感受是判断一所住宅是否属于“好房子”的重要标准。基于居住者的视角,探究住在房子里的人及其家庭的真实需求与感受,从居住者的生活方式、行为模式、心理感受、幸福体验等切实需要为切入点,才能设计出“好房子”,只有老百姓认可的才是“好房子”。
“基于这两个维度,我们提出了‘八好住宅’的目标。‘八好’即,环境好、配套好、外观好、户型好、性能好、质量好、经济性好、管理好。” 钱嘉宏表示。
“好房子”离不开政策创新
向“好”发展,离不开政策引领。
一开场,钱嘉宏就阐述了《北京市高品质商品住宅设计导则(试行)》(以下简称为“导则”)编制的背景与过程。
“为落实住房城乡建设部推进‘好房子’建设的工作要求,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组织了导则的编制工作,经过充分调研与研究,总结国内外高品质住宅建设经验,结合北京市商品住宅市场需求,广泛听取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勘察设计大师等行业专家以及相关主管部门、开发建设单位的意见与建议,最终编制完成导则,并于2024年11月正式发布。”她坦言,导则的发布为北京市住房品质提升给出了一份技术指引,供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开发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等市场主体在建设及管理中使用。
导则共分为总则、住区规划、建筑品质、运营维护四部分。适用于北京市新建商品住宅工程,供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在商品住宅建设及管理中使用。
导则中提出了阳台、架空层、风雨连廊、建筑高度弹性管控、多师协同等多个政策创新。
“好房子”离不开规划引领
钱嘉宏坦言,北京太大,可粗略分为首都核心区、中心城区、平原新城地区,以及生态涵养区,不同区域的住宅规划要求并不相同,所以要分圈层做规划指引。
导则注重风貌协调,提出要融合地域特征与现代生活需求,保护传承历史文化特征,实现住区与城市和谐统一。关注住区与社区、街区之间的关系,实现住区向社区开放与边界消融。
导则重点提出构建生活便捷的配套体系。导则倡导以城市的配套服务支撑居住组团的品质提升,结合实际需要、依据用地特点针对性的统筹补充城市配套服务短板,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形成高品质完整社区。导则要求完善绿色出行系统,住区人行系统与城市人行道、非机动车道、绿道等慢行系统顺畅衔接,在兼顾安全性的前提下,提高居民生活便利性。同时,导则提出关注少年儿童上下学的通学路径设计与衔接。
另外,针对当前居民最关注的快递、物流场地与设施配置、电动车停放等问题,以及与生活便利性密切相关的智能化需要,导则也提出相应的指引性要求,更利于运营阶段将电动车、物流快递等规范化管理起来。
“好房子”离不开建筑品质提升
钱嘉宏表示:“除住区规划外,导则在建筑品质方面的内容编制上也下了一番功夫。”
“好房子”应该有舒适可变的居住空间,为了提升室内健康品质与未来适变性,导则着重在户型布局上对居室日照、深凹口房间设计、可变空间设计等方面提出要求。
“好房子”应该有健康安全的室内环境,导则针对居民最直观感受到的室内空气、生活用水等痛点问题,在有效提升室内空气质量,降低卫生间、厨房异味,改善生活用水颜色异常与水垢等方面提出要求。
导则还聚焦居民由来已久的噪声痛点问题,综合考量居室外部环境噪声、相邻用户生活噪声、室内设备噪声等因素,对优化户内整体声环境提出要求。
关注居民生活安全这一底线需求,导则在户内适老化设计与未来改造可能性角度提出要求,保障老年人居家养老生活中的安全性,改善老年人居家生活不便问题。
绿色低碳建筑技术应用也是“好房子”的要素之一。因此,导则践行绿色发展理念,采用适宜的绿色低碳建筑技术,鼓励应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助力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未来目标的实现。
导则倡导使用耐久适用的建筑材料,保障建筑物长期正常使用,延长建筑使用寿命。
“好房子”离不开后期运营维护
针对住宅的全生命周期产品属性,在建筑的运营维护方面导则也有一套细则。
“想要品质长久,就要做好主动维护维修,而不是等坏了再修。” 钱嘉宏表示,导则倡导通过《住宅使用手册》这一抓手提升房屋信息透明度,便于用户正确使用住宅,避免使用者乱拆乱改,减少建筑使用寿命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安全隐患和经济损失。用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式,避免建筑严重破损后的巨额维修支出。
同时,导则还强调智慧运维。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运维阶段监测与维护需要,以设计为引领优化居住体验,提升居住品质,确保使用安全,提高维护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保证设备设施持续稳定运行。
“好房子”项目实践
钱嘉宏用全国“好房子”设计大赛北京赛题首个落地实施项目——昌平好房子项目(推广案名:龙湖观萃)举例表示,该项目应用了导则中的多个细则,尤其是在架空层、风雨连廊和阳台的设计方面均按照导则执行。在设计中结合市场情况和产品定位,在保证获奖方案整体规划形态和建筑风貌不发生重大改变的前提下,对选用设计方案进行优化调整和细节深化。同时,项目采用建筑师负责制,由开发企业选中的一等奖方案成果设计单位作为建筑师负责制单位。
她表示,昌平好房子项目主要有八大亮点。亮点一是运用点板结合的规划形态,打造丰富的城市界面,实现风貌协调。亮点二是遵循上位规划,统筹社区公共服务配套,提升周边环境品质。亮点三是营造高低错落,丰富城市天际线,实现环境友好。亮点四是打造创新的建筑风貌,提高品质和宜居属性。亮点五是通过活力中轴与架空层、风雨连廊共同打造公共活动空间,生活便利。亮点六是凭借精准的客群分析,产品定位准确,实现市场友好。亮点七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功能完善、性能优良、灵活可变。亮点八是坚持绿色低碳、智能安全,提升居住品质。
中国城市与区域治理研究院为本次论坛提供了学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