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刘震

在青岛市胶州市铺集镇张家屯村的路边,有一个不起眼的小饭馆名叫“大众快餐”,里面陈设简陋,一名73岁的老太太独自经营多年,她就是“中国好人”姜恩兰。21年前,姜恩兰的丈夫在企业倒闭之后积郁成疾不幸去世,留下了百余万的欠款,姜恩兰全部认下,21年来,她靠着一间小饭馆,省吃俭用,连本带息还债200余万元,终于在73岁的高龄还清了所有债务。


债务压身,吃只烧鸡都有负罪感

记者第一次见到姜恩兰是2014年,那天62岁的姜恩兰刚从大集上捡回来一堆菜农丢掉的白菜叶子,她告诉记者这些菜叶子是喂鸡用的。2025年2月24日,记者再见姜恩兰时,她笑着谈起了这段往事,称当时说的不是实话,其实那些菜叶子一部分是喂鸡的,另一部分则是她自己吃的,只不过彼时面对一个年轻的陌生人,这样的话很难说出口。“现在好了,吃点好的良心上也过得去了,毕竟咱不欠任何人了。”姜恩兰说。

2025年春节,铺集镇政府工作人员像往年一样带着礼物来看望她,其中就有两只烧鸡,多年以来,姜恩兰收到这样的礼物都会送给那些对她不错的债主,但这一次姜恩兰没有把烧鸡送给别人,而是选择自己吃掉。“说出来可能很多人都不信,我这20多年就是这么过的,有好东西时我如果不给别人总觉得良心上不安。”姜恩兰说,但现在这些情绪都已成了过往,她终于获得了“清白身”。


从高处跌落,富贵之家一夜背上百万巨债

姜恩兰现在经营的饭馆位于她家那栋二层小楼的外侧,这栋小楼建于1992年,那时姜恩兰和丈夫在当地可谓风光无两,夫妻俩从摆小摊到开饭馆再到开化工厂,不但成了20世纪80年代远近闻名的“万元户”,更成了小有名气的企业家,姜恩兰说在20世纪90年代时,她家里的存款就达数十万,在彼时的中国农村可谓天文数字。

然而,不幸却悄然发生,姜恩兰是文盲,基本不识字,丈夫虽然要强但也是个老实巴交的乡下人,没有任何管理经验,根本不懂怎么经营工厂,再加上遇人不淑等多种因素,化工厂连连亏损。眼见势头不对,姜恩兰赶紧劝丈夫收手,但丈夫却不服输,银行不贷款就去民间借贷,积劳成疾之下,丈夫也一病不起,并于2004年去世。“老头子还没去世的时候,那些要债的就挤破头了,我到底也不知道他借了多少钱,最后全都认下。”姜恩兰说,当时有很多模糊不清的“糊涂债”,还有很多年利率在20%以上的民间借贷,最后一算账所有债务仅本金就超过百万元,利息更是算不清楚。

五个小饼过除夕,老妇人“针挑土”般还债200万

为了不让债务影响到自己的孩子,2004年,姜恩兰把自己刚成年的小儿子“赶”出了家门,让其自谋生路,也尽量减少和早已成家的大儿子来往,独自扛起了还债的重担,靠着一间小饭馆,有一千还一千有一百还一百,先还年老的后还年轻的,“针挑土”般偿还这百万巨债。逢年过节姜恩兰家门口总是要账的成群结队,她就每个人200元、300元的都还一点儿,最惨的一年,大年三十晚上还为客人送去两桌菜,赚的200元钱没焐热乎就去还了账,回家后自己靠五个小饼过了个年。为了省钱,她甚至十几年没有添置一件新衣服。

随着债务越还越少,日子也就越过越好,但姜恩兰这个倔强的老妇依旧不愿与孩子过多来往。“儿子们对我都不错,但毕竟我身上还背着债,只要我活着就一直还钱,到我死的那一天如果还没还完,债务还要落到儿子们的头上,想到这些我就不愿意麻烦儿子们,怕他们因为我不能堂堂正正做人。”

如今,苦日子终于到了头,具体还了多少钱姜恩兰也无法计算出详细数字,只是粗算连本带利约200余万元。谈起以后的生活,姜恩兰也展示了一个农村老妇的朴实,她说自己这20多年都是为债主活着,接下来的日子她会为孩子活着,继续干,多挣点钱让儿孙过得好一些。


记者手记:丈夫生前欠的债,姜恩兰是否可以不还?

2014年,姜恩兰的事迹被报道之后,她先后获得了最美胶州人、青岛市文明市民、山东好人、山东省道德模范、中国好人等荣誉称号。针对姜恩兰的事迹,网络上一直有一种声音: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她做了该做的事,凭什么要吹捧?

要回答这个问题,可以先弄明白另一个问题:丈夫生前欠的债,姜恩兰是否可以不还?答案是肯定的,可以不还。这些债务里面有一部分为夫妻共同债务,姜恩兰有义务偿还;但也有一些模棱两可,甚至没有欠条的债务,姜恩兰可以不还;更不必说还有一些不受法律保护的高息债务,而面对这些姜恩兰却统统认下。

法律是道德的底线,姜恩兰虽然是一个农妇,但是她不傻,她也知道丈夫死后这些铺天盖地的债主中,有浑水摸鱼者,也有弄虚作假者,真假难辨,既然无法分辨那就不要分辨,因此她选择了承担下所有,只为了不辜负那些在他们夫妻困难之时帮助过他们的人,这个老派的村妇恪守了心中的高尚,这样的人凭什么不能成为“中国好人”?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