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山东青岛市崂山区总工会“流动性EAP服务驿站”来到中韩街道张村社区村庄改造安置区建设项目部,开展心理健康沙龙活动。
2024年,崂山区总工会深入企业、项目工地开展职工需求调研。工会干部在与重点项目企业工会座谈中了解到,一线建筑工人面临工作压力较大、工作环境艰苦、人际关系复杂等一系列问题,存在较大的心理健康隐患,然而传统的心理服务阵地往往设置在街道、社区等公共服务场所,难以辐射到正在施工建设的建筑工地,因而一线建筑工人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无法得到有效地满足。为此,区总工会创新设立了“流动性EAP服务驿站”。
“流动性EAP服务驿站”与建筑项目相结合,实现“项目迁到哪里,心理健康服务驿站就流动到哪里”,让职工可以随时随地享受心理健康服务,极大拓展了心理健康服务阵地外延。同时,借助流动性EAP服务驿站开展各类心理健康服务活动,能够有效缓解一线建筑工人的工作压力,全力营造更加和谐、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服务驿站聘请心理咨询师、培育讲师、文娱师等心理服务专业团队,瞄准建筑行业特点和建筑工人的心理需求,个性化定制“拼搭心灵空间,凝聚团队力量”“情绪调色盘,团队协心章”“安行于心间,协作护周全”等心理健康服务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干预工作。服务驿站同时配备了按摩椅、智能音乐放松反馈系统、便携式音响及麦克风、心理漫画书刊、心理健康专业团体辅导柜、饮水机、宣传栏、急救箱、发泄柱等一系列心理健康服务设施,营造出轻松、舒适、专业的服务氛围。
为全面发挥心理健康服务阵地作用,除“流动性EAP服务驿站”外,崂山区总工会还创新打造了“1+17+N”心理服务模式。以崂山区职工服务中心心理健康服务站为原点,构建“街道+社区+机关+企业+学校”的五级心理服务体系共计17个固定心理服务阵地。根据职工需求不断扩容心理服务,无论是心理咨询或心理讲座还是心理测评或心理健康沙龙,都能满足职工们多样化要求,全年共计开展心理健康服务活动近400场,服务职工超过1万人次。
下一步,崂山区总工会将继续构建上下联动的“一站式”服务模式。通过“1+17+N”心理服务模式+“流动性EAP服务驿站”,把“咨询+辅导”“讲座+疏导”“手工+心理”“运动+心理”“中医+心理”等服务送到基层,让职工群众在家门口、单位门口就能体验到工会的心理健康优质服务。
(山东工人报通讯员 李飞飞)
来源:中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