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贵阳2月25日讯(记者 张雪)“现在年轻人不是都爱喝奶茶嘛,我们针对这一特性,打造了‘反诈主题奶茶吧’…”贵州都匀市公安局刑侦大队反诈宣传民警吴泗辛告诉记者,把反诈知识贴在奶茶上,是他们想出来的反诈新招。

  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电信网络诈骗手段不断翻新,给群众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为守护群众“钱袋子”,贵州积极行动,通过多种方式在网络普法反诈领域持续发力。


贵州都匀市公安局推出反诈短视频

  00后民警“玩梗式”普法

  都匀市公安局作为反诈一线力量,打造了 “反诈主题影院”“反诈主题超市”“反诈主题网吧”“反诈主题奶茶店”“反诈移动宣传车” 等,将反诈宣传融入到群众日常生活场景中,使反诈知识无处不在,有效提高了群众的防范意识。

  此外,都匀市公安局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以案释法和反诈宣传。00后民警吴泗辛告诉记者,将“会整活”“有点皮”“接地气”“反转难料”表现形式植入普法宣传作品,并利用“都匀公安”“都匀公安交警”微信号、视频号、今日头条、抖音号、新浪微博5个平台将作品进行刊播,借助平台传播势能,打破传统普法刻板印象,激发大众主动学法、用法热情。

  “玩梗”作品《是烟不好抽还是酒不好喝碰什么不好,偏偏碰毒品》短视频点赞200万+,播放量5000万+,获公安部评为“最具影响力警务抖音短视频”。2024年相较于2023年稿件刊发量上升18%,切实提升群众的知法、守法、用法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黔东南州三穗县反诈宣传栏

  “微信群”常提醒

  黔东南州三穗县在网络普法反诈工作中同样不遗余力,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反诈行动。

  “我们在微信群中分享一些近期发生在本地或周边地区的网络诈骗案例,详细介绍诈骗分子的作案过程和群众受骗的原因,让群众引以为戒。还制作了一系列图文并茂的反诈宣传海报,张贴在各村寨的宣传栏、学校的教学楼、集市的显眼位置等,使群众随时随地都能学习反诈知识。”三穗县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易云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在宣传方面,组织民警、镇村干部和志愿者深入村寨、学校、集市等地,通过举办讲座、发放宣传资料、张贴海报等传统形式,将反诈知识传递给每一位群众。同时,充分利用网络平台,通过微信群、QQ 群等定期推送反电诈知识、典型案例和预警提醒。

  在打击治理上,三穗县针对涉诈滞留、回流、前科、偷渡等人员,建立了严格的包保责任和管控台账,落实 “五包一” 责任机制。通过对重点人员的精准管控,有效遏制了诈骗犯罪的发生。今年以来,三穗县成功劝阻电信网络诈骗 6 起,为群众挽回损失 8 万余元,辖区内无脱控和新增涉及电信诈骗人员。


贵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吴萍接受记者采访

  “我是反诈宣传的小使者”

  贵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将反诈知识纳入日常教学和校园活动中。通过主题班会、校园广播、社团活动等多种形式,让反诈知识在校园内深入人心。

  “不仅我自己学到了反诈知识,还会回家告诉父母让他们注意防范。” 贵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吴萍告诉记者。

  吴萍说,在主题班会中,老师们组织学生观看都匀公安提供的反诈短视频,然后进行讨论和分析,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诈骗手段的认识和防范方法。校园广播每天定时播放反诈资讯,如最新的诈骗案例、防范技巧等,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也能不断强化反诈意识。学校社团还组织了反诈知识竞赛、反诈主题演讲比赛等活动,吸引了众多学生参与。

  贵州不断创新反诈宣传方式和手段,加强协作配合,形成更加紧密的反诈合力,让网络诈骗无处遁形,切实守护好群众的 “钱袋子”。

(责任编辑:何欣)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