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道“融合命题”如何破解?

——“我的韶山行”带活“文化+”产业

全媒体记者 吴新春 通讯员 何林雁 刘晴

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时提出“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两道“融合命题”。一年多来,韶山市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以“我的韶山行”为龙头,加快推进文化和科技、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将韶山打造成为“两个融合”的时代标杆。



文化为魂,科技为翼,让“红”活起来

韶山是个神奇的地方,红色文化就是她的魂。

韶山是伟人故里、革命摇篮,是一座大型红色文化资源陈列馆。韶山全市有4个乡镇和33个行政村,革命先辈的足迹几乎遍布韶山的每个角落。除了毛泽东同志故居、毛泽东广场等经典景点,还有许多红色遗迹散落在全市各处。

如何让红色文化“活”起来,让每一个在韶山、到韶山来的人都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入脑、入心、入迷?韶山的答案是:以文化为魂、以科技为翼,让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其中,“我的韶山行”活动的开展,无疑成了文化与科技融合最有效的催化剂。

自2023年5月“我的韶山行”活动启动以来,韶山市积极探索文化和科技有机融合、双向赋能的有效机制,建立与湖南广电、马栏山文创园合作机制,一体推动内容生产创新、产品业态创新、治理方式创新、消费体验创新,发展以红色文化为支点的新质生产力,打造革命文化与科技融合真实场景创新集聚地和核心示范区。

2023年底,“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数字展馆上线,韶山市以实体展览为依托,融合5G、云计算、三维建模、分布式渲染等技术,实现实体展馆场景1∶1云端复刻,个性定制讲解主题、路线等,通过丰富的红色资源与现代数字技术相结合,突破时空界限,线上线下可同步“虚实”观展,实现游客沉浸式的游览体验。同时,开辟毛主席生平展的数字孪生展馆和主题衍生馆,从多角度展现毛泽东同志生平、思想、人格风范。此外,通过裸眼3D技术打造的线下元宇宙沉浸式体验,让更多文物以3D形式出现在观众眼中,体验文物在空中全方位展示,不但视觉冲击力强,让观众更深入地体验红色文化,而且真正实现了让文物“活”起来,线上线下双向引流。

韶山文化的这一抹“红”,在科技的激活下越来越鲜艳。

文化搭台,旅游唱戏,让“红”火起来

科技让红色文化“活”了,旅游则让红色文化“火”了。

以“我的韶山行”红色研学活动为龙头,韶山市整合红色资源,坚持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累计研发红色培训课程347堂,开设“毛泽东与反腐倡廉”“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历史陈列”等专题展览,创新推出“电影党史课”“音乐思政课”,生动讲好毛泽东故事、韶山英烈故事和新时代奋斗故事。与此同时,韶山推出并提质了《最忆韶山冲》《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等大型实景红色演艺项目,建设“红色影院”,开发红博园、军博园等文旅项目,生动再现革命历史,吸引了大量游客。此外,韶山建立多主体研发、多样化运作、多层次布局、多领域协同的文创产业发展体系,研发文创产品1000余种,“韶山红”“一桌韶山美味佳肴”等品牌走向全国,红色文化体验更加丰富多元。

为进一步推动红色旅游和文旅融合发展,韶山市成功举办了“2022中国红色旅游博览会暨湘潭市首届旅游发展大会”“湘潭市第三届旅游发展大会暨第四届潭商大会”等重大活动,当前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2026年春季省旅发大会。在旅发大会的推动下,韶山市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完善景区交通换乘体系,完成毛泽东故居周边设施和传统景区景点提质升级,健全高速高铁、景区景点等覆盖全域的旅游服务体系。韶山文旅融合正在升级转型!

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韶山全市接待游客129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70亿元,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已成为推动韶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文旅融合,让韶山的“红”彻底火了!这把“火”,不是四处疯长的“野火”,而是有序又有信的“三昧真火”。

自2023年以来,韶山市开展“靶向治旅”行动,通过不断完善旅游行业诚信经营和质量评价体系、行业自律体系,建立公平有序竞争的市场秩序。通过健全景区交通换乘、高峰分流、餐饮住宿、导游讲解等方面制度和标准,全方位提升旅游服务品质。韶山市为“我的韶山行”打造“1+3+4”课程体系,制定出台了10个研学工作标准,红色研学经验被教育部向全国推广,韶山市也获评中国研学旅游优秀目的地标杆城市。

在“两个融合”的引领下,韶山市正展现出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