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粮于地 藏粮于技 藏粮于民

——我市荣获2024年度全省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优秀市州侧记

全媒体记者 黄武平

春华秋实成美景,丰产增收奏凯歌。近日,2024年度全省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优秀市州名单公布,我市名登金榜,受到通报表扬激励。

这份沉甸甸的荣誉背后,凝聚着全市干部群众的心血和汗水,“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民”是全市上下始终坚守的法宝。2024年,我市粮食生产超额完成省定任务,粮食单产高出全省平均水平45.11公斤,居各市州第一。


资料图

层层压实稳粮安农责任机制

心怀“国之大者”,确保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干群齐力。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各级党委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及村“两委”层层压实责任,牢固树立稳粮安农理念,统筹推进农田水利建设,探索推广“统分结合”的多种成功模式与适度规模经营的先进做法;牢牢守住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坚持把粮食生产作为“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抓实抓细。特别是“7·28”洪涝灾害发生后,市、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安排多支技术服务小分队进行点对点帮扶,通过“抢救一批、补种一批、改种一批”,成功稳定粮食生产态势。

在涉农经营主体培育和激活产业发展要素等方面,我市以规模化粮食生产经营主体为主阵地,成功申报、监测合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0家,其中国家级5家、省级45家。目前登记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3817家、家庭农场达7791家,获中央财政重点支持的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44家,市本级重点支持48家。一年中,全市“新农民万人培训”工程实际培训约12000人,其中绝大部分是与粮食生产相关的种养业农民、农机作业操作手。并认真落实“千员带万社”工作要求,从全市科技特派员、骨干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中选派辅导员77人,下沉到各经营主体和企业,积极开展技术攻关活动,帮助解决农业生产技术难题。

2024年,我市粮食播种面积254.865万亩,总产量121.06万吨,均超额完成省定目标任务;粮食单产达每亩475公斤,高出全省平均水平45.11公斤,居各市州第一。全市以“春静模式”为代表的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模式,有效破解“谁来种”“怎么种”“如何增收”等现实问题;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和先进的土肥管理模式大力推广,农药、化肥“双减”卓有成效;订单收购、预约收购、上门收购等方式并举,确保粮食颗粒归仓、应收尽收,有力提高种粮主体积极性;“稻菇轮作、一亩脱贫”获评全球减贫最佳案例,“莲(稻)渔”综合种养经验成果获全国推介。

持续加强粮食生产要素保障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水稻安全用种事关粮食生产成败,不容有一丝马虎。2024年,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市直相关职能部门、各县(市)区配合,持续开展粮食生产科学选种、安全用种宣传指导工作,大力推广适合我市栽培的优质高产、低镉积累品种,不断强化防范风险意识,圆满组织完成了多处水稻新品种展示示范栽培工作、2次看禾订种现场观摩会。全年共征集并展示早稻品种22个、一季稻品种30个、晚稻品种28个,为来年发展粮食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农机保障是基础要素之一。近年来,我市着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和智能化,农机报废更新工作卓有成效。2024年,全市共实施中央农机购置补贴资金9533万元,补贴机具8551台,5432户农户直接受益。省农业农村厅分配我市中央财政重点支持的合作社、家庭农场43个,实际完成44个,完成率102.33%。截至目前,全市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率达到87.38%,居全省各市州前列。

近年来,我市统筹农田水利建设,夯实连片生产基础,有效推动粮食生产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进程。2024年,全市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10.15万亩,高标准农田覆盖率达到80.6%。各县(市)区、乡镇持续加强高标准农田“投融建运管”五位一体建设模式落地见效,共计引进28家新型经营主体参与项目建设,投融资创新实施面积4.16万亩,占总任务的41%。通过小田改大田、渠道水系提质优化、土壤改良等一系列改造,既有效提升地力、扩大使用面积,又方便机械化作业,一举多得。利于当代,功在千秋。

创新打造农业社会化服务网

2024年,湘潭县白石镇湖田村集体经营性收入30.53万元,同比增长162%,主要增长点来自农业社会化服务收益。该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筹资购置插秧机、抛秧机,统一集中育秧,整合规模种粮主体力量,对缺劳力、缺技术的农户进行社会化服务。此举不仅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稳定粮食生产面积,还为农户每亩节省生产成本20元以上。

这是我市坚持党政同责、干群齐力确保粮食安全的一个缩影,也是创新打造便捷高效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成功案例之一。近年来,全市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从无到有、服务规模从小到大、服务环节从少到全、服务网络从疏到密,为解决农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作出了积极贡献。

截至目前,全市已成功创建银旺、湘帮、春静、腾辉等4个省级示范区域性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中心,伟胜、领裕等2个市级中心,全市区域中心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其次,由县级供销合作社牵头,整合社有企业、社会资源,打造集生产、供销、信用等生产生活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全市供销系统与农民合作社、涉农企业合作共建土地托管中心35个,服务规模79.68万亩次。享誉省内外的粮食生产“湘潭县中路铺模式”,为农民提供从种到销的全程“十代”服务;服务范围涵盖谭家山镇、中路铺镇、白石镇、茶恩寺镇等4个乡镇30个村,服务面积近2.2万亩。农业社会化服务已然成为我市稳定粮食生产的一项重要抓手,助推全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