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博物院公开发布的“辛追夫人”3D数字人(35岁左右)形象。新华社发(长沙数字鲸鱼科技有限公司制作)
酒器云鸟纹漆钫。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食物。
图据央视新闻
马王堆汉墓出土云纹漆案上的食具。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藕片汤。
马王堆汉墓位于湖南长沙,是西汉长沙国丞相、轪(dài)侯利苍一家三口的墓葬。上世纪70年代被偶然发现,共出土了3000多件珍贵文物,其保存完好的墓葬结构及丰富的随葬品,是汉代生活方式、丧葬观念的完整呈现。
其中,轪侯利苍的夫人——辛追夫人的1号墓保存最为完整,考古队员从中发现了2000多年前古代贵族衣食住行的秘密。
1
辛追夫人爱吃鸡和鱼
从墓葬里发现的食物来看,辛追夫人是肉食爱好者。
考古队员在辛追夫人墓葬中发现了遣册类竹简共312枚。遣册,可以理解为记载古人陪葬品目录性质的文书,反映了2000多年前下葬时陪葬品的基本情况。
通过遣册,后人可以看到,辛追夫人的饮食生活可以说是“非常滋润”,吃的“飞禽走兽”应有尽有。除了现代人所熟悉的牛、羊、猪、犬等,还包括如今长沙地区已绝迹的鹿等动物。
禽类则包括鸡、野鸡、野鸭、燕、鹧(zhè)鸪、鹤、麻雀、天鹅、布谷鸟等。其中,鸡出现的次数最多,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鸡肉是深受汉代人喜爱的肉食之一。
当然,生活在长江流域的辛追夫人也爱吃鱼。考古学家们运用多种技术手段检测发现,辛追夫人餐桌上的鱼包括鲫鱼、鲤鱼、白鱼、鲂鱼、泥鳅等9种鱼类。
2
后厨团队厨艺精湛
考古研究发现,辛追夫人“后厨团队”厨艺精湛,肉类的烹饪方式多样,比较流行的包括炙、羹(煮、炖)、脍、濯、熬、濡、昔(腊)、脯等。
油滋滋的烤肉也俘获了2000多年前古人的胃。根据目前的研究,辛追夫人最爱的做法是“炙”,也就是现代人们所说的“烧烤”。遣册中,炙
食出现了很多次,例如“牛炙一笥(sì)”“牛乘炙一器”“犬肝炙一器”“鹿炙一笥”等等。“竹笥”类似于“储物箱”的功能,“牛炙一笥”的意思,大约可以理解为“一箱子的烤牛肉串儿”。
“羹”也是辛追夫人喜爱的烹饪方式,也就是现在人们所说的煮或炖。在她的肉汤菜单中,记载了小叔(菽)、鹿胁白羹一鼎;鲜鳜、禺(藕)、鲍白羹一鼎;鹿肉、芋白羹一鼎;鹿肉、鲍鱼、生笋白羹一鼎……
此外,遣册中还记载了许多烹饪方式:脍即将生肉切细,濯是水煮肉的一种,熬与煎类似,濡则类似于“浇汁”的做法,腊即将肉做成肉干等等。
3
餐食还包括瓜果美酒
在辛追夫人的餐桌上,主要以白秫(shú)米和白鲜米为主食,也就是现在人们所说的糯米和不粘稻。
另外,马王堆汉墓中也出土了精美的“君幸酒”漆耳杯,盛放其中的,必然也是美酒。根据遣册中的记载,辛追夫人的“酒柜”中共藏有四种“酒”,分别是白酒、米酒、温酒、肋酒。
不仅有美酒佳肴,瓜果、酱料等也是辛追夫人餐食中不可或缺之物。遣册中所记载的瓜果十分丰富,多达7种。包括甜瓜、枣、梨、梅、杨梅等。研究人员在辛追夫人遗体内食道、胃部发现了大量尚未消化的甜瓜籽,有学者认为辛追夫人或因贪食甜瓜,引起胆囊炎发作暴亡。但也有一种说法是,甜瓜籽在古代具有药用功能,辛追夫人吞下的甜瓜籽或许是药材。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戴竺芯
图片除署名外均据湖南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