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铁军》杂志2014年第12期中的一篇文章披露,1953年,毛泽东到中山陵游览参观,期间向工作人员询问起了戴笠墓的情况,工作人员告诉他戴墓已被人为拆除,毛泽东听后说道:“不要把它搞掉,让他做反面教员嘛!”
戴笠墓是如何被拆除的呢?这要从戴笠下葬的故事说起。
1946年3月17日,戴笠在江宁岱山撞山而亡,空难现场一片狼藉,戴笠的面部都被完全烧毁,其军统同事不忍,让人特制了一副戴笠生前容貌的假面具,戴在了戴笠的头上。
戴笠的葬礼是非常隆重的,许多国民政府的高官以及社会名流纷纷送来挽联,尤其是蒋介石在戴笠的告别式中,声泪俱下,感动了不少人。
戴笠的墓地是蒋介石亲自选定,蒋介石曾称戴笠是自己最好的学生,他把葬在中山陵可谓大有寓意,因为蒋介石按照其个人规划,将来死后也是要葬到中山陵的。
据沈醉回忆,当时毛人凤让他负责监造戴笠墓,曾承建戴笠墓的,则是当时实力雄厚的上海陆根记营造厂,它曾负责过国立美术、上海百乐门娱乐场等标志性建筑的设计营建。而当时陆根记的老板陆根泉和戴笠是好朋友。
当时毛人凤给沈醉的命令是,要把墓穴建造的牢固一些,以防日后他人开棺戮尸。毕竟戴笠生前行状如此,干了太多脏活累活,欠了太多血债,难免被人报复寻仇。
沈醉和陆根泉商量后,给出的方案是,把水泥灌入墓穴,使管材和整个墓穴连为一体,这样想打开棺材就很难了。
1949年,一败涂地的蒋介石逃离大陆,离开前,他曾想过要把自己“最好的学生”戴笠的遗骨迁到台湾,以免受辱之忧。但沈醉当初把墓穴设计那样,再想打开就难免破坏尸骨,最后蒋介石无奈放弃了这个想法。
1951年,南京的十几个农民轻松打开了戴笠的墓穴。之所以轻松,是因为他们没有顾忌。发现墓穴里,那张红漆楠木棺材还未腐朽,除了戴笠的遗骨,还有一把他生前随身佩戴的、已经被烧变形了的左轮手枪,一个皮鞋后跟(空难中,戴笠身上衣物都被烧毁,只剩下一个皮鞋跟被找到),还有一把残破的长剑。
据沈醉在《我所知道的戴笠》一文中回忆,那柄残破的长剑,正是传说中的乾隆皇帝的陪葬品——九龙宝剑,当年戴笠遭遇空难,九龙宝剑遗失,沈醉从江宁一个农民手里将宝剑寻回。不过,此时的九龙宝剑经过空难,剑鞘和剑柄已经被烧毁,只剩下残破的剑身,沈醉于是将它和戴笠遗骨一起下葬。
戴笠的墓地前面有一个小池塘,背后就是紫金山,符合风水所谓的“前有照,后有靠”。农民将三件遗物——手枪、皮鞋跟、残剑——直接扔进了戴笠墓前的小池塘填埋。
出于对历史的尊重,当地部分后来对戴笠墓做了一定程度的修缮,如今我们从中山陵灵谷寺无梁殿向西走500米左右,能看到一块倾倒的墓碑,周围没有任何标志,那正是戴笠的墓地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