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布《八一宣言》,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华民族面临的危机日益严重,在民族存亡关头,中共的号召无疑为中国抗日之路指明了方向,全国人民的抗日运动也因此进入了新的高潮。
可是当此之时,蒋介石依然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此举无疑是极其不得人心的错误方针。
在西北地区负责剿共任务的东北军和西北军在爱国主义的熏陶下,更加厌恶内战,力主抗敌,两军的领导人张学良和杨虎城顺从众意开始与共军联系,初步奠定了三方团结抗日的政治基础。
只是蒋介石丝毫没有察觉到民众抗日的决心,依然要挟东北军、西北军加紧剿共,甚至还亲自前往西安督战。
忍无可忍的张学良和杨虎城随即发动兵谏,扣押了蒋介石,逼迫他接受联共抗日的正确主张。
在多方势力的共同努力下,蒋介石答应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只是让当时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是,蒋介石会秋后算账。
西安事变后,我们总是习惯将焦点集中在张学良身上,那么杨虎城的生活如何?
出国考察
1930年10月24日,国民政府国务会议通过了任命杨虎城为陕西省政府主席的决议,自此杨虎城开始主政陕西。
杨虎城并非蒋介石嫡系,更不是他的亲信,而蒋介石之所以让杨虎城执掌西北军,其实是迫不得已。
当时的陕西文化沉淀深厚,知识层面非常敏感,民众排外性很强,当时蒋介石手下的陕西籍将领杜聿明、张耀明等人资历尚浅,根本没有能力盘活陕西这盘棋。
反观杨虎城他在陕西已经征战多年,在西安有一定的声望和社会基础,再加上他是冯玉祥的叛将,用他来收拾冯玉祥在西北的残余势力着实很合适。
不过杨虎城对此也心知肚明,所以在他带领下的西北军与国民政府之间的关系一直很微妙。
随着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杨虎城的爱国之心被点燃,他不愿听从蒋介石的命令继续打内战,便伙同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
只是在这件事情之后,杨虎城就被国民政府撤职留任,蒋介石也动用各种手段,分化了西北军内部的抵抗力量。
杨虎城自知大势已去,便被迫出国考察。
被囚12年
在国外考察期间,日本加紧了对我国的侵略,杨虎城忧心不已,他积极奔走于各国,宣传日本帝国主义的罪行。
七七事变爆发后,杨虎城多次向蒋介石发电,希望能回国参加抗日,可是都遭到了蒋介石的拒绝。
1937年12月,一心想要报国的杨虎城不经蒋介石的同意,从法国经转香港,回到了国内准备参加抗日。
可是刚到国内没多久,蒋介石便获悉了杨虎城的踪迹,他立即派人在南昌将杨虎城一家逮捕软禁。
在此之后的整整12年,杨虎城一直过着被囚禁的生活,甚至他的小女儿杨拯贵自从在狱中出生后就不知道何为自由。
残忍被害
1949年,随着解放战争步步胜利,蒋介石的统治已经走到了末日。
为了缓解各方面的矛盾,蒋介石被迫宣布下野,李宗仁则当上了国民政府的代总统,他上台后,下令释放杨虎城等人。
可遗憾的是,李宗仁的命令根本没有得到执行,国民党内的高层人物依然以蒋介石马首是瞻,在国民党军队弃守重庆前夕,蒋介石暗中命令毛人凤将杨虎城杀掉。
毛人凤双手沾满了革命者的鲜血,他接到这一命令后,立即派遣特务前往关押杨虎城的地点,将杨虎城及其幼子杨拯中、幼女杨拯贵和宋绮云及其夫人徐林侠、幼子小萝卜头宋振中一共八人全部用匕首捅死。
一心爱国的杨虎城,终究没能看到新中国升起的太阳,不过他一直坚信,中华民族一定能傲然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祖国今日之盛况,正如他所期盼的那般。
2009年,杨虎城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他的英雄事迹也注定在新中国的历史上绽放出万丈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