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复苏的春天里,鼻子好像也跟着“热血”起来,有些人甚至出现频繁流鼻血的情况,这是怎么一回事?

揉鼻、擤鼻总带血,竟是春燥惹的“火”

近日,46岁的赵女士发现自己经常鼻干,揉鼻、擤鼻后还会带有淡血丝,经人推荐,她来到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耳鼻喉科门诊就医。


主治中医师顾晓娜通过前鼻镜检查发现,她双侧鼻黏膜干燥,鼻道里有不少干痂和陈旧性血性分泌物,血检指标与鼻咽镜检查无明显异常。

细问得知,赵女士每晚都要开着电热毯入睡,平时喝水较少,还爱吃辛辣类、瓜子炒货等零食。顾医生告诉她,春季气候干燥,本就易耗伤津液,加上饮食不节,这才引发内热“上火”,造成了鼻出血,遂予以鼻喷剂和清热润燥、凉血止血的中药茶饮促进缓解,同时提醒要少扣挖、揉鼻,缩短电热毯使用时间。

《素问》有云,春善病鼽衄,衄指的就是鼻出血。春季是生长生发的季节,阳气渐旺,热邪易灼伤鼻部脉络,造成鼻干、鼻痒、鼻出血、分泌物增多,儿童、老年人、高血压患者以及长期生活在干燥环境中的人群比常人更易“中招”。

顾晓娜提醒,鼻出血看起来是“小病”,但也不能忽视治疗,放任不管会增加鼻部感染、贫血,甚至是窒息的风险,频繁鼻出血要警惕是否为其他原发病引起。

发生鼻出血后,可以通过捏紧双侧鼻翼,用冷毛巾敷额头或颈部缓解,若10分钟内不能自止建议及时就医。

春燥养津三部曲:睡饱觉,多喝生津水,多按养津穴

“从去年冬天起,南京地区降雨量整体偏少,自开春以来,门诊已经迎来一大波受春燥影响的患者,他们集中表现为舌红苔薄、口干舌燥、咳嗽少痰、眼干、皮肤干。”耳鼻喉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张鹏表示。

他介绍,人体所有正常的水液统称为津液,其通过全身代谢滋润保护组织,维持阴阳平衡。春季人体新陈代谢活跃,体内阳气升发、肝火易旺,加上多风、空气湿度低、气温回升的季节特点,体表水分加速流失,人便更易受到“春燥”侵袭,整体感受就是“干干的”。

春燥养津怎么做?医生提出三点建议

张鹏表示,一是保证充足睡眠,建议晚上11点前熄灯入睡,早晨7点前起床。

二是多吃养阴润燥的食物,多喝“生津水”。入春以后,饮食要以清淡温凉为主,可多选雪梨、银耳、百合等食材,需减少辣椒、花椒、烧烤等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忌烟酒、饮食过烫,避免加重内热。中医讲究酸甘化阴,受春燥影响严重的人群建议在水里增加麦冬、枸杞等中药材,或选用甘蔗、马蹄等新鲜润燥的瓜果煮水饮用。

三是穴位按摩。针对鼻衄,可按揉迎香穴、合谷穴、太冲穴、承浆穴促进鼻部经络气血疏通;针对眼干,可按揉睛明穴、太阳穴、四白穴;针对口干,可按揉太溪穴、照海穴滋肾清热,建议每个穴位每天按揉1到2分钟,促进降火止血、扶正祛邪。

通讯员 屈璟秀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张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