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2024CDS指南发布,T2DM一线治疗方案“江山易主”!
由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组织发布的糖尿病相关指南一直以来都是内分泌医师诊疗工作中的“必备宝典”。近年来,国内外糖尿病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诊疗新方法和新技术不断问世,相关临床研究证据持续丰富。在此背景下,CDS特组织专家对2020版指南进行修订,形成了《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1](以下简称2024 CDS指南)。
相比2020版指南[2],本次发布的2024 CDS指南进行了多处更新,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更为具体、实用的防治策略。那么,2024 CDS指南的主要更新要点都有哪些?2型糖尿病(T2DM)在管理策略与用药选择上的更新,是基于哪些证据?这些更新的背后,可以给予临床哪些启示?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2024 CDS指南,一探究竟!
时隔四年再次更新,更新要点一览
相比于上一版指南,2024 CDS指南的更新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最新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数据:糖尿病的患病率从2015-2017年的11.2%更新为2018-2019年的12.4%。糖尿病的知晓率从此前的36.5%更新为36.7%,治疗率从32.2%更新为32.9%,控制率从49.2%更新为50.1%。
糖尿病诊断与分型章节新增糖尿病分型流程;
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治疗路径更新;
新增“1 型糖尿病”章节,指南也因此更名为《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 版)》,不再局限于T2DM,覆盖人群更全面、防治内容更精细;
新增“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章节,整体章节从19章扩展至20章。
T2DM需综合控制,哪些药物获一线推荐?
值得一提的是,相较上一版指南,2024版CDS指南对“T2DM治疗路径”进行了大幅调整。
2020 CDS指南与2024 CDS指南 T2DM治疗路径图对比
上一版指南的治疗路径并未对T2DM进行人群细分,将生活方式干预和二甲双胍列为所有T2DM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如一线治疗效果不佳,再根据患者的合并症情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而2024版CDS指南则推荐T2DM患者在治疗伊始就根据是否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或其高风险(年龄≥55岁伴以下至少2项:肥胖、高血压、吸烟、血脂异常或白蛋白尿)、心力衰竭(HF)、慢性肾脏病(CKD)等进行不同的药物选择[1]:
➤伴ASCVD或其高风险(年龄≥55岁伴以下至少2项:肥胖、高血压、吸烟、血脂异常或白蛋白尿)的T2DM患者,首选有ASCVD获益证据的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或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A)。
➤伴HF的T2DM患者,首选有HF获益证据的SGLT2i(A)。
➤伴CKD的T2DM患者,首选有CKD获益证据的SGLT2i或GLP-1RA(A)。
在上述人群中,SGLT2i成为一线治疗方案。对于不伴ASCVD或其高风险(年龄≥55岁伴以下至少2项:肥胖、高血压、吸烟、血脂异常或白蛋白尿)、HF或CKD的T2DM患者,如无超重或肥胖选择二甲双胍治疗;如有超重或肥胖,选择有减重证据的降糖药(A)。
另外,固定复方制剂(FDC)已成为糖尿病治疗的重要趋势。《以二甲双胍为基础的固定复方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专家共识》[3]提到,FDC具有覆盖多重高血糖病因、简化治疗方案、促进合理用药、克服临床惰性、提高患者依从性等诸多优势。
本次发布的2024版CDS指南也在口服降糖药章节新增“固定复方口服药制剂”一栏。在这一栏中,指南对三类主要FDC(二甲双胍联合噻唑烷二酮类、二甲双胍联合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二甲双胍联合SGLT2i)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再次肯定了FDC药物的临床应用价值。与此同时,指南还对联合治疗及强化治疗的内容进行更新,明确指出:
➤如单药治疗而血糖未达标,在排除了生活方式管理不充分、依从性不佳等因素后,应及时进行二联治疗,二联治疗一般是在单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一种其他类别的降糖药[1]。
➤对于诊断时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较高的T2DM患者,可直接起始二联治疗(包括FDC制剂)[1]。
➤二联治疗3个月仍不达标的患者,应启动三联治疗[1]。
➤另外,指南还特别强调,早发T2DM患者的β细胞功能衰退更快,胰岛素抵抗更严重,肝糖异生能力更强,血糖更加难以控制,预后更差,对于此类患者,在诊断后采取强化治疗,及时控制血糖,有助于改善其预后[1]。
包括FDC方案在内的早期联合治疗,是达到早期良好血糖控制的重要手段,早期良好的血糖控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不仅有助于保护β细胞功能,利于远期血糖控制,还可通过代谢记忆或遗留效应减少远期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在一众FDC药物中,2024 CDS指南进一步指出,二甲双胍与SGLT2i作用机制互补,两者的复方制剂可协同降糖,保护心肾功能,不额外增加药物不良反应,不影响各自的药代动力学特性。
基于循证:综合管理T2DM、HF、CKD,一线推荐实至名归
事实上,SGLT2i等新型降糖药的地位之所以能够在各大指南中节节攀升,主要是基于一系列大型心血管结局试验(CVOT)及肾脏结局的研究。在这些研究中,SGLT2i显示出了明确的心血管及肾脏获益:
➤DECLARE-TIMI 58研究[4]显示,在标准治疗基础上,与安慰剂相比,达格列净可显著降低合并ASCVD或心血管疾病(CVD)多重危险因素T2DM人群的HF住院或心血管死亡风险17%(p=0.005)。
➤DAPA-HF试验[5]入选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HFrEF)人群,其中41.8%患者合并T2DM,结果证实,对于总体HFrEF人群,相较于安慰剂,达格列净可显著降低心血管死亡或HF恶化风险达26%(p<0.001)。
➤DAPA-CKD研究是首个针对伴或不伴T2DM的CKD 2-4期患者的SGLT2i肾脏硬终点研究,研究中合并T2DM的比例超过67%[6]。在这一研究中,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抑制剂治疗的基础上,达格列净较安慰剂可显著降低CKD患者心肾复合终点风险39%,无论是否合并T2DM获益一致,并降低患者肾脏硬终点风险39%,肾脏特异性复合终点风险44%(p<0.001)。
➤EMPA-REG OUTCOME研究[7]显示,对于合并CVD的T2DM患者,在标准治疗基础上,相较于安慰剂,恩格列净可降低患者3P-MACE(包括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非致死性卒中)风险达14%(p<0.001)。
➤CREDENCE研究[8]发现,在标准治疗的基础上,与安慰剂相比,卡格列净可降低T2DM合并CKD患者肾脏复合硬终点风险达30%(p<0.001)。
(注:以上数据来自不同研究,人群基线不同,结果数据并非横向对比,仅供参考。)
正是基于多种证据,SGLT2i在2024版CDS指南中成为合并心肾疾病的T2DM患者的一线治疗选择。未来,在临床中应综合患者实际情况,选择个体化的科学治疗方案,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结语
本次更新的2024 CDS指南亮点多多,不仅实现了对糖尿病的全人群管理,还特别强调了T2DM一线治疗策略应首先明确是否存在T2DM心肾合并症[1]。基于充足的循证医学证据,可提供多重靶器官保护的SGLT2i在2024 CDS指南中地位升级,成为合并心肾疾病的T2DM患者的一线之选,将为T2DM患者带来更多福音。
调研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D
解析:2024CDS指南[1]提到,伴ASCVD或其高风险*的T2DM患者,首选有ASCVD获益证据的GLP-1RA或SGLT2i;伴HF的T2DM患者,首选SGLT2i;伴CKD的T2DM患者,首选有CKD获益证据的SGLT2i或GLP-1RA。
声明:本文的采访/撰稿/发布由阿斯利康提供支持。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不得转发或分享非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不得用于推广目的。这些资料可能含有未经许可的产品/适应症的信息,阿斯利康公司不建议您将产品用于未经许可的适应症。
审批编号:CN-153651 ,过期日期:2025-08-20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 版)[J].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5, 17(1):16-139.
[2]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4):315-409.
[3]《以二甲双胍为基础的固定复方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专家共识》编写组.中华糖尿病杂志,2022,14(12):1380-1386.
[4]Wiviott S D, et al.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9, 380(4): 347-357.
[5]McMurray J J V, et al.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9, 381(21): 1995-2008.
[6]Heerspink H J L, et al.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20, 383(15): 1436-1446.
[7]Zinman B,et al.N Engl J Med.2015 Nov 26;373(22)2117-28[8]Perkovic V, et al. N Engl J Med. 2019; 380(24): 2295-2306.
“此文仅用于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平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