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庄剑翔)在扬州做生意的老陈夫妻俩打算拓展公司业务,需要一笔钱,于是就找到了做贷款中介的“熟人”王某。在王某的一顿操作下,夫妻俩不但没有拿到钱,还收到了许多逾期催款短信。原来,王某把贷出的钱装进了自己的腰包。近日,扬州市邗江区人民检察院对王某提起公诉,最终,法院以盗窃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两年,适用缓刑并处罚金。

老陈夫妻俩一直在扬州做着小生意。这几年为了拓展业务,他们想尽了心思筹钱。2024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们认识了做贷款中介工作的王某。彼时,在王某的操作下,他们确实成功拿到了20万元的贷款。

可到了2025年,老夫妻俩的资金上又出现了缺口,于是二人想到了“熟人”王某。此前的接触中,王某很热心,办事效率也挺高,得到了老陈的信任,于是这次他直接将王某约到了家中,帮忙申请网络贷款。

操作过程中,老陈把身份证、银行卡交给了王某。由于不是很懂,所有的操作基本都由王某完成,老陈只要在刷脸、签字的环节上“出面”就行了。

很快,王某通过6个网络贷款平台,为老陈贷出了7万多元,并告知“一个月内放款”。可等了很久,钱还没到账,老陈夫妇却接二连三收到催款短信。面对询问,王某表示这是放款的正常流程。

而老陈夫妇觉得事情蹊跷,于是前往银行咨询。原来,王某操作的当天,贷款就已经发放到位,但很快就被人转到了其他人的账户上。一看情况不对,老陈立刻报了警。

警方调查发现,转移钱款的人就是王某。原来,王某也遇到了资金问题,于是动起了歪心思。当天,他以老陈夫妇的名义操作了网络贷款,仗着对方不懂,忽悠他们刷脸、输入密码,而当贷款发放到位后,他趁着对方不注意当场将钱转到了自己和亲属的账户中。

近日,邗江检察院对王某提起公诉。鉴于案发后王某主动投案,退赔了受害人各项费用共计10万余元并取得对方谅解,最终,法院以盗窃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两年,适用缓刑并处罚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