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寒冷时,人体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冠心病。
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衰退,对寒冷更为敏感,成为冠心病高危人群。
如何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降低风险呢?
一、常见的认识误区
1.轻视保暖
不少老年人秉持“老当益壮”的观念,不愿多添衣物,这实则暗藏风险。
寒冷刺激会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加大心脏负荷,从而提升冠心病发作的可能性。
2.盲目过度锻炼
部分老年人误以为加大运动量能增强体质,但在寒冷环境下过度运动反而会增加心脏压力。
尤其是清晨或傍晚,气温低且空气干燥,此时进行户外高强度活动,如跑步,可能诱发呼吸及心血管系统疾病。
3.饮食无度
不少老年人过量摄入高脂、高热量食物,如红烧肉、羊肉汤等,这无形中增加了冠心病的风险。
这些食物富含脂肪和胆固醇,长期过量食用会导致血脂水平上升,对心脏健康构成威胁。
4.擅自调整药物剂量
有些患者因症状缓解或担忧副作用,自行减少药量,这会影响治疗效果。
冠心病作为慢性疾病,需长期规律服药以控制病情。
擅自停药或减量可能导致病情反复,甚至引发急性发作,危及健康。
二、老年人如何巧妙应对
1.注意保暖
保持体温稳定有助于防止血管收缩,降低血压波动,减轻心脏负担。
冬天尤其要注意脚部保暖,因为脚部离心脏最远,血液循环较差,容易受寒。
选择合适的鞋子和袜子,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冷空气中。
2.适度运动
选择适合的室内运动如八段锦、瑜伽等;避免清晨和傍晚进行户外活动。
适度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但过量运动会加重心脏负荷。
可以在中午或下午阳光充足的时候进行适量运动。
3.合理饮食
合理的饮食不仅能帮助控制体重和血脂水平,还能减少心血管疾病的诱因。
具体来说,老年人应遵循以下几点饮食原则。
(1)均衡饮食:均衡饮食是健康的基础。
建议老年朋友们每日摄入多种食物,确保营养全面。如糙米、燕麦、全麦面包等,这些食物富含膳食纤维,有助于消化和维持血糖稳定。
如菠菜、西蓝花等,它们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抗氧化剂,能够增强免疫力,并有助于降低血压和胆固醇。如苹果、梨、香蕉、橙子等,这些水果含有可溶性和不可溶性纤维,有助于降低胆固醇和改善消化功能。
(2)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优质蛋白质来源对于维持肌肉质量和心脏健康至关重要。
如三文鱼、沙丁鱼,它们富含Omega-3脂肪酸。
研究表明,Omega-3脂肪酸有助于降低血液中的甘油三酯水平,减少炎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从而降低心脏病的风险。
如黄豆、黑豆、红豆和扁豆等,富含植物蛋白和膳食纤维,能够帮助控制血糖和胆固醇水平。
(3)避免高盐、高糖、高脂食物:过量摄入高盐、高糖、高脂的食物会增加冠心病的风险,因此应尽量减少这些食物的摄入。
高盐饮食会导致血压升高,增加心脏病风险,如腌制食品、咸菜等。
长期摄入高糖食物会导致肥胖和胰岛素抵抗,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4)控制食量,避免暴饮暴食:即使是健康的食物,过量食用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
暴饮暴食会导致消化不良、体重增加,进而影响心血管健康。一日三餐按时吃,每餐吃到七八分饱即可。
4.规范药物管理
对于老年人来说,冠心病的管理不仅仅依赖于生活方式的调整,还需要严格的药物管理。
合理使用药物不仅能有效控制病情,还能预防急性发作,并在紧急情况下提供及时的帮助。
以下是具体的做法和建议。
(1)按时按量服药:按时按量服药是控制冠心病的关键。
很多老年人感觉症状减轻或担心药物副作用而自行减少药量或停药,这是非常危险的行为。
每种药物都有其特定的作用机制和剂量要求,擅自改变用药方案会影响疗效,甚至导致病情恶化。
建立规律的服药习惯,可以在每天相同的时间服用药物,避免忘记。
如使用分隔式药盒,将一周的药物按天、按时段分开存放,还可利用手机闹钟或提醒应用程序,确保按时服药。
(2)遵医嘱调整药物剂量:冠心病患者需要根据病情变化调整药物剂量,不能一成不变。
如果发现症状有所改善或出现新的不适,应及时告知医生,不要自行调整药物剂量。
定期与主治医生沟通病情,听取专业意见,不要随意增减药物剂量。可以利用手机小程序,记录每日的症状变化、饮食情况和运动情况,便于医生评估。
(3)携带急救药品如硝酸甘油:硝酸甘油是一种常用的急救药物,能够迅速缓解心绞痛等症状。
老年人应随身携带,并告知家人如何使用,以备不时之需。
其正确使用方法为舌下含服。
当感到胸痛或不适时,立即取一片硝酸甘油放在舌头下面,让药物通过口腔黏膜吸收,通常1~3分钟内见效。
如果症状没有缓解,可在5分钟后再次含服1片,最多不超过3次。
如果连续3次仍无效果,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寻求帮助。
(扫码填写问卷)
为了解您的健康需求,我们特别准备了这次“十万个为什么”匿名问卷。整个过程只需30秒,欢迎尽情表达您的真实想法!
点击订阅
作者:重庆三博江陵医院 李小燕
编辑:唐蔚 李硕然
审核:姜峰 李雅琴
关注“姜大夫答疑”
分享交流专业、有趣的健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