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材陈旧、语言空洞、情感苍白

如何破解?

“新闻晨报杯”作文名师系列公益讲座

干货满满 直击初中生写作痛点

新一期讲座席位预约开启

别错过!


2025年度,上海升学与上海黄浦区新闻晨报沪喆进修学校联合推出写作专栏,陆续邀请沪上语文大咖、名师名家、作文获奖同学来分享交流,与读者一起聊一聊中小学生成长与写作的那些事。

1月18日,首场“新闻晨报杯”作文名师公益讲座在上海书城圆满举行。上海名师基地成员浦东新区骨干教师、新闻晨报沪喆进修学校学术总监潘力老师应邀为同学和家长作了题为《真实的写作与写作的真实》的讲座。

一起来看讲座内容精彩回放——


真实的写作与写作的真实

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个对中考作文极为重要的主题——“写作的真实性”

一、什么是写作的真实性?

对于上海中考作文来说,这种真实尤为重要。上海中考作文注重“以小见大”,题目宽泛,但需要通过具体的事例和细节来展现主题。例如,2024年的中考作文题目《我也是个取水人》就要求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素材,展现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感悟。

二、为什么真实是写作的灵魂?

真实才能引起共鸣。“假大空”的文章之所以无人问津,是因为它们缺乏血肉。唯有真实的情感与细节,才能唤醒读者的记忆与感受。比如一篇学生作文中写道:“妈妈接过我的书包,轻轻一笑。她的笑容像一束阳光,照进我冰冷的心房。”简单的场景,却因真实的情感而动人。

真实需要勇气与投入。写作不是套用模板,而是将内心的感悟倾注于笔尖。刘亮程在《狗这一辈子》中,用“狗语”隐喻村庄的孤独与变迁。他写道:“年代久远的狗吠融入空气中,已经成寂静的一部分。”这种真实,源于对生活的长期观察与思考。

三、现代写作的困境与突破

用细节传递情感。舒婷在《无题》中,通过一只小鸟的意象,表达对美好瞬间的留恋:“在那最好的时刻,我们只该默默相望。”无需夸张的抒情,细节本身已足够震撼。

四、如何实践真实的写作?

观察与积累。多留意生活中的“小人物”与“小场景”。比如一盏昏黄的路灯、一位素不相识的老板、父亲深夜盯着屏幕的背影……这些细节都是写作的宝藏。

敢于批判与反思。真实的写作不仅是赞美,也可以是批判。比如散文中对“屏幕人”父亲的描写:“他谋生于其中,也想过放弃,总无法逃离,又恋恋不舍。”

五、结语

同学们,写作的真实性,不是要求我们事无巨细地记录生活,而是用真诚的心去观察、思考与表达。正如诗人孟郊在《再下第》中呐喊:“弃置复弃置,情如刀剑伤。”唯有真实的情感,才能让文字拥有穿透人心的力量。


讲座预告

“新闻晨报杯”上海市中小学生实践活动作文名师公益讲座继续助力!

写景如何转换描写角度

怎样让景物“活”起来

如何做到人景结合

语文教学专家 潘力老师专题讲解

《初中语文写作场景的创设》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