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古诗词,少年时人生经历相对简单,对其中所蕴含的各种复杂情感,由于缺乏切身体会,即便是喜欢,也只是觉得有趣,很难真正读懂它。

随着时间的流逝,一方面年龄增长的我们,在生活种经历了离别挫折、成功失败等人生起伏后,再去读古诗词时,能将自己的经历与诗词中的情感对应起来,会对诗人所表达的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产生强烈共鸣。

另一方面知识的增长,人们的审美水平提高,能够更敏锐地感知古诗词韵律、用词炼字等艺术之美,也会沉醉于字里行间呈现而出的独特的意境之美。

因此,年纪越大,越喜欢语文,尤其是喜欢读古诗词。



今日话题,学了这么多年的语文,也接触了不少古诗词,那最惊艳你的古诗词是哪句?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州》

读懂这句诗时,才知道我们不能同时拥有青春和对青春的感受。

试图效仿少年时的风雅,买上桂花,载酒泛舟,重温旧时的浪漫与洒脱。可发现我们即使做着与少年时相同的事情,却再也没有了当年的心境和感受。

青春只能回味,不能回去,因为生活中的责任压力和琐事,会将简单纯粹的快乐,无忧无虑的心境全面压制,即便我们有能力去去复制曾经的行为,也只能是走形式。

吾将斩龙足,嚼龙肉,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

李贺《苦昼短》

这十八个字极具想象力和艺术震撼力,如同淬火的刀锋劈开时空,以近乎暴烈的想象与永恒对抗,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延长时间、留住时光,那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壮,远比风花雪月更撼动人心。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看似平淡的叙述中藏着惊雷,仅仅十个字,就涵盖了二十多年的家国的岁月历程。

当岁月如潮水般退去,蓦然回首的惊觉,人生如梦的体悟,比任何浓墨重彩的抒情都更具穿透力。

这种生命顿悟的瞬间,恰似宋人山水画里的留白,空处尽是惊涛,是大部分人的人生体验。



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浑在浪花中。

苏轼《观潮》

那滔天的巨浪,将连绵的山脉都包裹其中,仿佛整个世界都被潮水所主宰。

苏轼将天地时空折叠进浪花的褶皱,将钱塘潮的磅礴被转化为超越物理维度的哲学意象,这种举重若轻的造境功力,比直白的"惊涛拍岸"更让人脊背发凉,也让读者更加对大自然神奇力量感到惊奇和敬畏。

[5]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在空中自由自在飘飞的落花,轻得好像夜里的梦;无边无际的细雨,细得如同心中的忧愁。

“轻似梦”“细如愁” ,词人将飞花与梦、丝雨与愁巧妙地联系在一起,这样新颖而又贴切的比喻,完美的实物与原本抽象的情感相互交融,最终营造出一种轻柔、细腻、迷离而又略带忧伤的意境,读到让人仿佛置身无尽愁绪所笼罩的梦幻世界。

[6]

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张可久《人月圆·山中书事》

八个汉字构建的隐逸宇宙,将禅意炼成水晶,令人神往。这般以日常截取永恒的功夫,恍若宋人窑变瓷器上偶然天成的冰裂纹,人工与天工浑然莫辨。



[7]

过眼荣枯电与风,久长那得似花红。

苏轼《吉祥寺僧求阁名》

这一句道破千年兴替,每每读到此句,就恍若在敦煌残卷上看见历史长河骤然加速,沙漏中的王朝更迭化作流沙簌簌而落。

这般举重若轻的史观凝缩,竟藏在看似寻常的咏物词中。

【8】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落霞孤鹜、秋水长天四个意象,以极其绚丽的笔触,将动与静、明与暗、上与下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绝美的秋日江景图。

如此色彩鲜明、意境深远的画卷,不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更让人感受到一种浩瀚磅礴、雄浑壮阔的美感,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

图片来源网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