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诗词向来喜欢用景物来传达感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等等,都说明了景物和情感之间的关系。
但还有一种关系常常被人们所忽略,然而这种关系却是古诗词最高级的情景关系:以景结情。
以景结情,把情感的表达蕴含在景物当中,并且当即结束这首诗。就如同水墨画的最后一笔,也堪称是画龙点睛。
比如王维的《山中送别》,最后两句“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朋友已经策马远去,诗人满含着不舍,却并没有直抒胸臆的表达挽留之意,而是把描写的重点放在了脚下的春草之中。
诗句到这里就结束了,看似简单的景物描写,实际上却蕴含着非常深厚的感情。用自然界的永恒来反衬人世间的短暂,用连绵不绝的春草来表达对友人远去的思念和不舍。
又比如王昌龄《从军行》,最后一句“高高秋月照长城”,用景语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使诗歌的意味更加深远。
这种以自然景物为情感载体的手法,比直白的抒情更具有穿透力。虽然在诗歌的最后一句,但不是情感的结束。而是把情感托付给永恒的自然,让读者在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韵味当中去感受诗人要表达的感情。
最典型的当属李白的唐诗,“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别孟浩然,没有直面书写内心的不舍,而是把自己的情感蕴含在友人不断远去的场景当中。朋友乘坐的小船越来越远,诗人在岸边久久不愿离去。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漫漫长江,那是诗人离别的惆怅。
古典诗词讲究的就是韵味,言有尽而意无穷。诗歌虽然结束了,但是诗人在诗歌最后一句的画面当中所承载的情感,却长久地萦绕在我们心头。
言有尽而意无穷,有限的语言获得了无限的阐释可能,刹那间的情感变成了永恒的风景。以景结情,是诗歌当中最值得玩味的表达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