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坐落于文化大省山西的乔家大院,

凭借着其古朴、宏伟的外观,

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中外游客前来参观,

人们在置身于这座古代豪宅之时,

同样也沉浸在当年乔家当年辉煌的故事中。



乔致庸,

一个注定被载入历史史册的商业巨贾,

凭借着极其出色的商业头脑,

创造了中国古代商业史上的一段神话。

一百年沧桑巨变,

一百年沧海桑田,

当年巨资修建这座乔家大院的乔致庸

可曾预料到在一百年后的今天,

乔家的宅院成为外姓人控股的旅游景区,

他又可曾想过,

一百年后的乔家后人发展的怎样?



“亮财主”乔致庸

乔致庸的一生极具传奇色彩,

他的成功之路不必赘述,

火遍全国的电视剧《乔家大院》,

已经将乔致庸“发家致富”的故事,

以演绎的形式讲述给了全国人们听,

比起他成为清朝巨富的经历,

乔致庸成功后的故事依旧“异彩纷呈”。



自古“财帛动人心”,

乔致庸积累这么多的财富,

对他来说是好事、也是坏事,

“有钱人也有有钱人的烦恼”,

乔致庸的烦恼便是,

自己经常被京城里的“官老爷”讹诈。

在讲究“士农工商”的封建时期,

商人想要安稳地生存下去,

必定要向当地的“官老爷”们打点,



乔致庸心里当然十分清楚,

只不过长时间受这种窝囊气,

心中难免会感到不忿,

于是在他“进京讨债”的过程中,

被欠他钱的官老爷们扔进了大牢之中。

每当人们看到这里的时候,

都会感觉乔致庸糊涂、贪财,

为了这“仨核桃俩枣”差点让自己的商业帝国覆灭了,

可现实中的乔致庸真的如此吗?



乔家大院门口挂着李鸿章亲手写给乔致庸的对联:

“子孙贤,族将大。兄弟睦,家之肥。”

一个是京城手眼通天的朝廷重臣,

一个是山西富甲一方的商业巨贾,

这两个看似八竿子打不着的人,

怎么就产生了深厚的友谊了呢?

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

虽然官职做的是非常高,

但做起事来处处都需要花钱,

晚清政府积贫羸弱,

国库里的钱还不够给慈溪太后做寿宴用的,

如何能够拿的出银子给李鸿章?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李鸿章为了能够更好推动洋务运动的发展,

便向大名鼎鼎的乔致庸“伸手化缘”,

乔致庸得知李鸿章的想法后,

二话不说,

大手一挥拿出了十万两白银,

买下了一艘军舰送给了李鸿章,

只为了能够壮大大清朝的海军。



李鸿章大为感动,

这才亲手为乔致庸家里题了一副对联。

如果说乔致庸给李鸿章的十万两捐款,

是畏惧李鸿章的强权的话,

那么他接下来的这个行为,

足以让他坐实“达则兼济天下”的美誉。

世人皆知胡雪岩赞助左宗棠收复新疆,

其实在左宗棠所筹得的捐款中,

有很大一笔来自于乔致庸。



听说左宗棠将军宁愿自掏腰包,

也要将新疆收复回来之后,

乔致庸掏出了大量雪花银,

为左公收复新疆立下了汗马功劳。

左宗棠完成这份千秋伟业之后,

更是直接来到了乔家大院,

专程来感谢乔致庸,

两人见面之后感情之深溢于言表,

左宗棠更是搂着乔致庸,

称其为“亮大哥”,

自此乔致庸便有了“亮财主”的雅号。



乔致庸后人现状

和他在商业上取得的成功相比,

虽然乔致庸对其后人要求极其严格,

他所制定的乔家家训也被后人津津乐道,

但他所生下的六个儿子并没有多大出息,

老大、老二骄横跋扈、性格乖张,

老三、老四敦厚老实、资质愚钝,

老五、老六则一个是书呆子、一个是个病秧子。



为了能够让自己乔家的家业延续下去,

乔致庸指定老三家的儿子,

也就是自己的孙子乔映霞成为自己的接班人。

乔致庸是乔家的第三代,

乔映霞则是乔家的第五代,

事实证明乔致庸没有看错人,

乔家在乔映霞的带领下,

将乔家的商业帝国越做越大,

不过由于抗战的原因,

乔家的票号最终在建国之后破产。



其实乔映霞做的已经非常不错了,

1917年为了躲避战乱,

乔映霞带着家人搬出了乔家大院,

移居到了天津卫生活,

乔映霞一脉在天津稳定之后,

绝大部分乔家子弟也都移居到了平津地区。

1930年乔氏分家,

由于此时的乔映霞体弱多病,

于是将乔家“掌门人”的职位传给了儿子乔铁汉,



此时的乔家的决策制度也有之前的“一言堂”,

变成了“董事会制度”,

受到当时国内大环境的原因,

乔家的生意在抗战时期逐渐没落,

用乔铁汉的话来总结他的商业人生:

“我这一生就做了两件事,

就是帮乔家清了两次盘。”



建国之后,

大儿子乔铁汉定居在了上海,

二儿子乔铁民卖掉了乔家在天津的房子,

带着父亲乔映霞前往北京定居。

作为乔家的第七代传人,

乔燕和说着一口地道流利的北京话,

她从小就喜欢唱歌跳舞,

虽然出身于商贾世家,

可乔燕和却说,

自己连一锭银子长什么样子都没有见过。



乔家的祖训是禁止子孙后代学习曲艺的,

但随着时代的变迁,

乔燕和误打误撞拜在了“昆曲大王”韩世昌门下,

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昆曲演员。

根据乔燕和的介绍,

家里的晚辈基本上都是靠努力读书才能有出路,

乔家后人也始终没有忘记重视教育的祖训,



如今的二十多名晚辈中,

又两名正在攻读博士学位,

三人取得了研究生学位。

结语

如今的乔家已经延续到了第九代传人,

不过随着历史的变迁、时代的交替,

乔家也早已不复当年祖上的荣光,

如今的后人们大多是工薪阶层,

没有下海经商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