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23日,2024年度洛阳考古工作汇报会举行,多位活跃在洛阳地区考古一线的工作者和来自全国各地文物考古机构、科研院所及高校的30余位专家学者参会,围绕考古发掘、文物保护、公众考古等主题展开汇报交流,共同探寻河洛文明的基因密码。
苏羊遗址 多重实证揭示史前社会演进密码
去年,洛阳市考古研究院在该遗址发掘各类遗迹108处,出土文物106件(套)。其中,仰韶晚期大型墙垣和自然冲沟外围仰韶晚期房址的发现,为明晰遗址仰韶晚期至龙山时代的聚落范围、布局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遗址内龙山墓葬区不同时期和类型墓葬的发现,为研究当时的埋葬制度、社会组织结构等提供了重要线索。外壕沟内发现的采用版筑法建造而成的夯土墩台为洛阳盆地首次发现,为了解史前环壕聚落通道形态提供了新案例。
二里头遗址 中心区布局越发清晰
去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工作队在二里头遗址中心区开展工作,揭露出的17号建筑基址北侧的排房建筑F1及夯土台基,是二里头遗址目前已发掘的面宽最大的单排建筑。发掘出的工西一区围墙东北角等墙垣、道路,与之前在宫殿区西南路口发掘的其他三个区域的围墙,是二里头都邑首次揭露出十字路口区域四座分区围墙并立的布局。上述发现,为深入了解二里头遗址宫殿区等区域的整体布局、形制结构,多网格布局的形成及发展过程提供了重要依据。
古城村遗址 为探索二里头遗址范围、规模提供新材料
古城村遗址与二里头遗址隔洛河相望,2020年至2024年,洛阳市考古研究院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此开展考古发掘,共发现各类遗迹现象600余处,其中二里头文化时期的3条壕沟和夯土墙基尤为值得关注。东、北方向的壕沟及墙基与二里头遗址的主干道路、墙垣等主体遗存方向一致,且时代相同,推测极可能是二里头都邑外围的壕沟和墙垣,为探索二里头遗址的范围、规模提供了新的研究材料,使二里头遗址作为早期国家的都城要素更加完备。
偃师商城遗址 城门、道路、排水系统进一步确认
去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偃师商城考古队在偃师商城宫城东西两侧和南侧的多个地点开设探方进行发掘,发现了2处城门、道路和排水沟渠等城市要素,为继续厘清偃师商城空间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水资源利用体系的深入探索和文化遗产的长效保护提供了新的依据,为探索夏商之际的政权变革和文化更替提供了新的视角。
七里河东周手工业遗存出土的布币陶范
七里河东周手工业遗存 官方手工业作坊遗址再现
七里河东周手工业遗存位于东周王城的中西部,去年,洛阳市考古研究院在此清理出大型建筑基址、半地穴式房址、烧窑、井、灰坑、沟等遗存,出土有丰富的铸铜陶范、熔炉残块、“蔺”字圆足布币陶范、戳印“公”字的陶量、生活器具、瓦当等遗物,推测为一处东周时期的官方手工业作坊遗址,为研究东周王城的城市规划建设、手工业制作流程、钱币的铸造管理等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考古资料。
郑洛高速韩寨段西晋墓地 发现“墓内设奠”礼仪相关迹象
去年,洛阳市考古研究院在伊滨区寇店镇韩寨村东北部抢救性发掘7座西晋墓葬。在其中一座墓葬的墓室中部,陶多子槅、陶盘、陶耳杯呈双数出现,面向两具棺体,近轴对称排列,各类器物的摆放位置和排列次序或与“墓内设奠”礼仪有关,为研究洛阳地区西晋时期埋葬制度、丧葬习俗等提供了新的考古学资料。
白草坡东汉陵园遗址钟虡发掘区
白草坡东汉陵园遗址出土的碎石
白草坡东汉陵园遗址 石殿、钟虡(jù)建筑形制初现
白草坡东汉陵园遗址属于洛南东汉帝陵的组成部分,遗址总面积约85万平方米。经勘探确认,陵园内有5组相对独立的陵寝建筑,推测分别对应文献中记载的石殿、钟虡、寝殿、园省和园寺吏舍。去年,洛阳市考古研究院通过对石殿、钟虡两处陵寝建筑进行考古发掘,加深了对这两组建筑形制的认识。此外,钟虡柱础石上发现了数量较多的纪年题记,为陵主的判断提供了新的证据。
汉魏洛阳城白马寺里坊遗址 首次发现北魏里坊内部路网框架
自2022年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汉魏城工作队围绕北魏洛阳里坊的学术目标,在白马寺博物馆建设区域及其周边开展了系统的考古工作。2024年,在该区域发掘面积4100平方米,发现里坊道路5条、沟渠1条、房址3座、窑址2座、不同时期灰坑20余座,发现里坊内部存在包括十字街在内的三纵三横道路网络,首次明确了北魏洛阳里坊的内部结构,填补了中国古代里坊发展演变的空白。
龙门香山寺遗址 揭示出唐代佛寺大殿建筑形制布局
唐宋时期的香山寺是龙门石窟周边著名的“龙门十寺”之一,位于龙门石窟东山南麓,现存面积4万余平方米。去年,龙门石窟研究院联合北京大学、洛阳市考古研究院在遗址区第三级台地上的大殿基址区北部和东部进行考古发掘,发现了大殿基址夯土台基和多个柱础石、墙基、月台、踏道等遗迹,揭示出大殿基址唐代的夯土面和部分砖铺面,并初步确定殿基西部和东部边界,部分明晰了殿基柱网和平面布局,为深入研究香山寺平面布局、建筑构造、龙门石窟与周边寺院内在关系及中国中古时期佛寺布局等学术问题提供重要资料。
隋唐洛阳城正平坊遗址 发现皇家道观“海岛仙山”式建筑配置形制
正平坊遗址位于洛龙区安乐镇赵村北。根据文献记载,遗址内有唐代东都孔庙、国子监及太平公主宅(后改为安国女道士观)等重要院落。去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唐城工作队联合市考古研究院在正平坊遗址西北隅、东南隅布方,发掘出多处建筑基址,并在Ⅰ号院落中路建筑区域还发现了以双重水面环绕的岛屿式建筑的布局,应与道教宫观建筑中的“海岛仙山”模式有关,为唐代寺观建筑和管理制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考古实证资料。
隋唐洛阳城宫城区 发现宫城大内正殿宫院轩廊围合建筑布局
去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唐城工作队围绕宫城大内明堂宫院东北部(今老城区天心文化产业园内)开展考古发掘,发现宫城大内正殿宫院轩廊围合建筑布局,对于复原隋唐洛阳城宫城区的宫院布局,认识其不同历史时期的沿革变化,以及对于了解宫城内部功能空间的分布与变化,均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偏桥村墓地宋代仿木结构砖雕墓
偏桥村墓地宋代仿木结构砖雕墓 体现豫西地区传统葬俗
去年5月至9月,洛阳市考古研究院为配合伊滨区一项目工程建设,在偏桥村附近区域发掘了一批东周至明清时期的墓葬。其中,一座宋代仿木结构砖雕墓是洛阳地区近年发现的规模较大、保存完好的宋代仿木结构墓葬。该墓葬中的砖砌门窗,以方形花砖代替格眼与窗棂,具有不完全写实的装饰化倾向,体现了豫西地区宋金仿木结构墓葬重视门窗装饰的区域传统,为研究当时的葬制葬俗、墓葬艺术、建筑史等提供了全新资料。(洛报融媒记者 刘嘉仪)
关注河南省文化和旅游手机报(ID:hnlysjb)
了解更多旅游资讯
来源:洛阳日报
编辑: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