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后的荠菜最为鲜嫩,营养价值高,口感也最好,有着“春天第一鲜”的美誉。元代凌云翰作诗“东风消尽门前雪,又见墙阴荠菜生”。冬去春来,荠菜便是春天里的第一抹新绿。

在蔬菜里,荠菜的价格一直偏高,但真的物有所值。它富含蛋白质、糖类、生物碱、纤维素、矿物质以及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因此,民间素有“春食荠菜赛灵丹”的说法。

最受推崇且百吃不厌的本帮点心,要数荠菜肉馄饨了。荠菜的鲜香与肉糜的筋道天然混搭,鲜中带鲜。馅心里只要有了荠菜,什么虾仁或干贝都很难望其项背。

陆游感叹“春来荠美忽忘归”,郑板桥则夸赞“三春荠菜饶有味”。荠菜炒春笋、荠菜豆腐羹是两道经典的家常菜,没有哪个“马大嫂”不会做的。在沪郊农家,我吃过土灶里烹饪的荠菜炒年糕,勾了层薄芡,碧绿的荠菜末像繁星点缀在雪白的年糕片上,入口鲜、香、糯、滑,简直是对味蕾的肆意挑逗。

再推荐一道我家的私房菜——冷拌荠菜,配料是杏仁、枸杞、松仁,佐料只需麻油、生抽、细盐和少许绵白糖,千万不要加小米辣,否则就很难吃出荠菜既青涩又甘甜的原味了。

荠菜归于野菜之列,它在严冬里生长,在初春里怒放。放眼望去,它的叶片呈锯齿状,像是大自然精心裁剪的花边,嫩绿中带着几分清新的旷野之风。仔细近观,叶片上还挂着细密的绒毛,仿佛是春天赐予的一层薄纱。“谁谓荼苦,其甘如荠。”从《诗经》到《楚辞》,都留下过对它的赞颂。不畏严寒、隐忍低调是荠菜的重要品格。

大多数叶菜在收获时用的动词是“摘”或“采”,比如摘青菜、摘菠菜、采芹菜,而荠菜是要“挖”的,泥土味更足。久居都市的人们,能够品尝到全靠“挖呀挖呀挖”得来的荠菜,不正是与田园野趣更亲近些了吗?

原标题:新民随笔丨“春天第一鲜”

栏目编辑:郁晶陶 题图来源:东方IC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王蔚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