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万象更新,田间地头、温室大棚里充满了生机。然而,一场倒春寒让春耕春种面临着严峻低温考验。为保障春耕顺利进行,济南市莱芜区的各大农企和合作社采取了一系列防寒保温措施,确保蔬菜和农作物健康成长,力保丰收。
走进明利蔬菜合作社的莲花山基地,社员们抢抓农时,仅用一上午便完成了6000棵西红柿苗和6000棵西瓜苗定植,为“五一”上市赢得时间窗口。“提早一天移栽,就能早五天上市。”合作社理事长陈明新算着时间账。面对低温,合作社采用了“三膜覆盖法”,既抵御了低温又创造了生长优势。“三膜覆盖法”即南北向的低温大棚内,小拱棚与地膜构建起三层防护体系。“这种结构前期有利于花芽分化,坐果后的大温差能提升糖度。”陈明新介绍,“今年重点培育的西瓜新品种‘甜心’,每株苗成本虽比普通品种高,但在三层覆膜创造的温差环境中,糖度可大大提升,口感也更好。”
社员们正在定植、覆膜。
在济南市莱芜树成种苗研究基地的大棚里,一阵阵暖风通过空调暖风机释放出来,快速均匀地将热量散布到大棚每个角落。这些暖风机配备了先进的智能温控系统,能够根据不同的气候条件自动调整温度,确保大棚内的温度保持在适合蔬菜生长的范围。与传统的供暖方式不同,这种智能温控技术有效避免了局部过热或过冷的现象,有助于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它还能在低温环境下调节湿度,帮助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这对于种苗的健康生长至关重要。”树成种苗研究基地负责人亓洪骁介绍。
暖风机快速均匀地将热量散布到大棚的每一个角落。
为进一步保障种苗的安全,基地在温室大棚上方加装了“保暖被”。在原有棚膜的基础上,又覆盖了一层厚厚的保温材料,犹如给大棚披上了一件“防寒服”。
“我们使用的保暖被是太空棉材质的,蓬松且轻盈,保温效果非常好。除了保温,它的布料具备抵御极端天气的能力,不仅防风、防雨,还具备防雪功能。”亓洪骁说。
给大棚加盖保暖被。
为了让农户更好地应对严寒天气,基地还提供了详细的保温措施和建议,帮助种苗度过低温期。“农户在购买苗木后,建议先在棚内放置一到两天,让苗子适应环境,避免直接暴露于不适应的气候中。如果遇到极端天气,建议在棚内加装第二层棚膜,尤其是在棚的南侧,因为那里温度较低,且棉被较薄。增添二膜有助于温度调节,同时还能降低湿度,提高棚内的保温效果。第三个建议是在棚最南边的地方,可以再加一层棉被或草帘子,以增强防寒能力,应对极端天气。”亓洪骁说。
(大众新闻·农村大众记者 周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