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农民日报

凉拌黄瓜,一道简单的开胃小菜,总能一瞬间打开人们的味蕾,成为餐桌上的“宠儿”。在云南省楚雄州元谋县的土地上,约有5000多名河南人在种植黄瓜,把黄瓜种成了超18亿元的大产业。

小黄瓜凭啥种出18亿元?

故事要从1998年说起,当时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的几名菜商到元谋收购蔬菜,意外发现这里气候温暖,产出的蔬菜品质好。到了2011年,准备转行的几人把扶沟的种菜技术带到元谋,开始种植经济效益较高的黄瓜。

“最初只有18亩地,我们到这里时,已经扩展到1600多亩。”万建兵是在元谋种黄瓜的河南人之一,2015年他同几十名老乡来到元谋,从“不会种”到后来的“带头种”,现如今,2400多亩黄瓜成了他引以为傲的事业。通过“亲戚带亲戚、朋友带朋友”的方式,目前约有超过5000名河南人来元谋种黄瓜,其中90%来自扶沟县。

选择元谋,气候条件是首要因素。元谋属于典型的干热河谷气候,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冬季气温在20℃以上,这个自然界的“温室大棚”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理想环境。“这里光照时间长,种出来的黄瓜口感好,而且只需要普通大棚,种植成本要比北方低很多。”万建兵表示。

得益于气候优势,元谋黄瓜主打反季节种植,在10月至次年4月上市,价格优势明显。元谋黄瓜产业协会、云南绿业元果蔬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张小康告诉记者,冬季市场上的新鲜蔬菜相对较少,元谋的黄瓜正好填补这一空缺,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

大棚内,绿油油的黄瓜挂满藤蔓,一茬接着一茬生长,当地女工穿梭其间,忙着采摘。张小康随手摘下一根介绍:“这黄瓜皮薄芯绿、口感脆甜,在市场上很受欢迎,往年价高时能卖到每公斤4~6元,今年春节前卖到了每公斤3元左右。”大棚外,装运黄瓜的大卡车络绎不绝,工人们将黄瓜装箱后迅速送上卡车,次日即可直达四川、河南、广东等地。

元谋当地淳朴的民风和政府的支持,也对黄瓜产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当地人勤劳淳朴,从采摘到运输等各生产环节,我们都倾向雇用当地人。”张小康说,政府也会提供相应的服务保障,如大禹节水项目,解决了种植户的农业用水问题。资源性和工程性缺水是当地发展的一大瓶颈,为让每一滴水都能发挥最大效用,元谋县实施了灌区2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构建从源头到地头800多公里全覆盖的水网,实现水库取水口到田间末端的精准计量计费,达到节本增效的目标。

种黄瓜有啥窍门?

河南人种黄瓜,有一套自己的诀窍。起初,他们从河南邀请老技术员前来指导,后来逐步摸索出了一套适合元谋的种植方法。“关键是舍得下成本,用好种子和好肥料。”张小康总结道。

除了种植技术过硬,他们还特别注重“传帮带”。最早一批过来的河南人,凭借着多年的种植经验,手把手教后来的老乡,形成“一带十、十带百”的良好传统。

“刚来的时候,我什么都不懂,都是跟着亲戚学。”万建兵来元谋时,亲戚已经在这里种了好几年黄瓜,“一点点教我怎么搭棚、怎么施肥,很快就学会了,后来妻子也过来一起干,我们还带动了不少老乡一起种黄瓜。”在元谋,像万建兵夫妇这样的传承者还有很多,他们通过“传帮带”,把种植技术传授给更多老乡,形成一个良性发展的种植群体。

“我们成立元谋黄瓜产业协会,成员之间能互相交流种植经验,还能根据市场行情,及时发布每日价格。”张小康介绍,拥有了市场定价权,以订单式种植为主的元谋黄瓜基本不愁卖。

“元谋黄瓜亩产能够达到1.2万公斤以上。”张小康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每公斤2.5元、每亩1.2万公斤来算,1亩地收入3万元,除去地租、种子、化肥、农药、人工等成本,1亩纯利润约为1.2万元。以全县近6万亩黄瓜种植面积来算,净利润有7.2亿元,总收入可达18亿元。张小康保守估计,元谋至少有上千名老乡能够凭借种黄瓜年收入过百万。

小黄瓜给当地人带来了啥变化?

元谋黄瓜产业的发展,不仅让河南人赚到了钱,也给当地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第一批人过来的时候,地租是每亩500元钱,我来的时候是每亩2000元钱,现在每亩已经涨到3500元以上。”万建兵说,按保守的每亩3000元计算,仅地租一项,当地人每年就能挣到1.8亿元,再加上各环节的用工、大家的衣食住行等开支,收益的大头还是留在了当地。

“我们家有5亩地租出去种黄瓜,一年下来,光地租收入就有1.6万元。”元马镇禾阳村委会小羊庄村村民付光德说,平时还能到基地务工,像采摘工的话,每天也有100元,年纪稍大的也可以干,一个月下来有上千元收入。

春节前夕,万建兵夫妇的两个孩子也来到元谋。“这是我第9年来元谋过年,第一次来的时候才1岁,还不记事。这里很暖和,主要是能跟爸爸妈妈在一起,我觉得很开心。”万建兵的女儿笑着告诉记者。对于许多河南人来说,元谋已经成了他们的“第二故乡”。

张小康也深有感触,他刚来元谋的时候,还是个不懂农业的大学毕业生,现已在云南定居,有了自己的黄瓜事业。“公司有50多个基地,每个基地1个负责人,这些负责人会把河南的家人接来过年,每年吃年夜饭都能有200多人。”张小康笑着说。同他一样,许多老乡已经习惯元谋的生活,虽然也会想念老家,但也只能在夏天空闲时回去看看,他乡已然成故乡。

2024年是个暖冬,农产品价格相对较低,元谋的黄瓜价格与往年相比也降了不少。“但还是有得赚,只是赚得少一些。”张小康说,老乡们相信,困难只是暂时的,只要持续种出优质黄瓜,不愁卖不出好价钱。

如今,元谋的黄瓜产业还在不断发展。作为全国5个南繁冬夏繁基地之一的元谋,土地资源十分紧张。为了拓展黄瓜事业,张小康等种植大户正在向周边县拓展规模,计划把元谋的种植经验复制过去,“我们有信心把黄瓜产业做得更大,让更多人都能吃到我们种的黄瓜。”(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郜晋亮 李浩)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