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楼市开局,上海与合肥上演了一场冰火两重天的“土拍大戏”。上海首场土拍以159.26亿元收官,4宗宅地全部溢价成交,平均溢价率超33%,虹口地块更以11.75万元/㎡的楼面价刷新全国第三纪录,外资、民企、央国企同台竞技,市场信心爆棚。
反观合肥,同期的土地市场略显平淡。2月21日,5宗地块仅成交2宗涉宅用地,总金额不足8亿元。但庐阳区四里河左岸地块因叠加城市更新与名校资源,成为房企争夺焦点,释放出“小而美”的市场潜力。
这场“双城记”背后,是政策松绑、外资回流、房企战略调整的多重博弈,也为2025年楼市走向埋下关键伏笔。
合肥楼市航拍
NO.1 |壹
上海土拍:外资巨头抢滩,民企回归,楼市“含金量”飙升
外资重仓:新加坡财团“豪赌”上海核心区
本次土拍最大亮点,是新加坡庆隆集团与金茂组成的联合体,以89.64亿元、38.2%溢价率拿下虹口北外滩地块。庆隆背后是新加坡黄祖耀家族(福布斯富豪榜第七),其2010年便以20亿竞得普陀长风地块,此次加码核心区,凸显对上海豪宅市场的长期信心。
另一外资星狮集团(新加坡五大开发商之一)联合金地、国贸,以8.1亿元竞得松江低密宅地。外资“组团”入局,既是看中上海楼市抗风险能力,也因政策放宽后外资准入限制减少。
民企逆袭:龙湖、金地“补仓”郊区
沉寂两年的民企重现活力:
龙湖&建华以10.57亿元拿下奉贤新城地块,溢价率16.5%。龙湖此前在奉贤打造的“观萃”项目创下“日光盘”纪录,此次继续深耕,瞄准刚改需求。
金地联合外资拿下松江地块,时隔22个月重返上海。其现金流压力缓解(本周兑付17.6亿债务),释放出民企“安全上岸”信号。
央国企“内卷”:华润越秀再破浦东地价纪录
央国企仍是主力军:
华润&越秀以50.9亿元拿下浦东新杨思地块,楼面价7.47万元/㎡,溢价率33.4%。这是二者继2024年78.9亿“地王”后再次加仓,意图垄断板块话语权。
中海、保利等央国企虽未夺地,但参拍率达100%,显示对核心地块的志在必得。
市场逻辑:上海土地市场已形成“外资押注核心区+民企深耕郊区+央国企垄断热点板块”的格局。稀缺地块推动楼面价攀升,未来市区豪宅或突破20万/㎡,外环外则靠低密产品突围
NO.2 |贰
合肥土拍:四里河“镀金”,城市更新成新引擎
冷热分化:庐阳地块“未拍先火”
合肥2月21日土拍仅成交2宗涉宅地,总金额6.6亿元,但亮点集中在庐阳区LY202501号地块:
该地块位于四里河左岸城市更新片区,要求房企按统一规划开发,叠加45中+南小科学城校区名校资源,起拍价1150万元/亩。
虽最终由庐阳城投底价摘得,但业内人士预计其将与万科合作开发,复制此前“万科森林公园”的成功模式。
城市更新:从“大拆大建”到“精细化运营”
四里河板块的爆发并非偶然:
2023年,庐阳区启动四里河左岸、龙王片区更新,保留历史建筑的同时导入产业与配套,打造“科创新城”。
市场逻辑:合肥土地市场正从“量”转向“质”。房企更青睐捆绑城市更新、教育资源的“镀金地块”,而单纯的高总价地块遇冷。这一趋势与上海形成呼应——核心资源决定土地价值
NO.3 |叁
楼市展望:政策松绑+品质升级,小阳春可期
政策红利:从土地到购房的全链条放松
上海2024年出台“一揽子政策”,包括取消房地联动价、优化限购等,虹口地块的“天价”正是政策放开的直接结果。
合肥则通过减少代建成本、捆绑名校资源,降低房企拿地门槛,激活市场。
产品升级:低密、科技、改善成关键词
上海松江地块容积率仅1.2,将打造叠加别墅与合院;虹口地块要求40%中小户型,兼顾高端与刚需。
合肥四里河地块规划低密住宅,叠加“科学家小镇”等科创资源,瞄准高净值人群。
风险预警:联合拿地背后的隐忧,尽管市场回暖,房企仍保持谨慎:
上海4宗地块均由联合体竞得,房企通过“小股操盘”分摊资金压力。
合肥庐阳地块由城投托底,反映部分区域仍依赖国资“输血
合肥楼市航拍
NO.4 |肆
2025楼市“开门红”,但狂欢与分化并存
上海与合肥的土拍,映射出中国楼市的两极:一线城市靠稀缺性与政策红利吸引资本,二线城市凭城市更新与资源捆绑突围。
对购房者而言,核心区资产仍是“硬通货”,但外环外需警惕供应过剩风险;对房企而言,合作开发与产品创新是生存关键。土拍热度传导至新房市场只是时间问题,2025年的‘小阳春’或许比往年来得更早。这场开年大戏,既是信心的重启,也是新一轮竞争的号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