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重金收回土地,这会成为2025年度的一大看点。
2025年土地收储政策在加速推进,以专项债为资金的土地收储成为了房地产市场的关键变量,政府正在通过多重路径和措施影响中国房地产市场。
信息显示,企业资金链断裂或市场环境变化导致了土地被长期闲置,库存规模较大。
土地回购缓解了地价的下行压力,进而稳定了房价预期。
有数据显示,在广东省2025年首批收储的32宗土地中,91%为国有企业持有,平均折价率约88%。
收储后的土地会通过调整用途重新进入市场。
北京、广东等地会用于城中村改造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收储不仅消化了土地存量,也减少了房企的不必要开工,从而起到了平衡供需关系稳定房价的作用。
有数据测算,2025年通过专项债的收储规模将达到1万亿,可为房企释放5000亿—7000亿元的流动性。
需要说明的是, 此前的收储多以国企地块为主,但很多城市也将民企项目纳入了收储范围,譬如华润置地、仁恒置地等,对民企的支持有助于恢复市场信心。
收储后的土地主要用于推动城市更新与产业升级,譬如一二线城市通过改造成为科技园区、保障房或产业用地等,三四线城市会加快推动新型城镇化与产业升级。
需要注意的是,收储的地块若短期内无法开发,专项债的偿还压力可能会加剧地方财政压力。
通过控地来盘活房企资金链,有可能推动房产市场“小阳春”行情的出现。
所以,土地收储政策对于房产市场的企稳复苏具有决定性作用,关键要看政策的落地速度以及资金规模。
对此,你又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