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东坡赤壁有怀(集句)

——王钦刚

流水无情草自春,(杜 牧)

贾生才调更无伦。(李商隐

山高水阔三千里,(钱 氏)

柳暗花明又一村。(陆 游)

无一语,对芳尊。(秦 观)

暂凭杯酒长精神。(刘禹锡

洛阳亲友如相问,(王昌龄)

天下谁人不识君。(高 适)

评析:

这首《鹧鸪天·东坡赤壁有怀》集句词,跨越唐代至宋代八位诗人,时空跨度极大,却通过“赤壁怀古”的主题线索串联。通过巧妙整合唐宋名句,既保持了古典意境的连贯性,又重构出对苏东坡的追思与礼赞。全词展现出以下艺术特色:

一、主题凝练,时空交响

上阕四句以“流水-春草-山高水阔-柳暗花明”构建起跌宕的空间感,从杜牧的荒园寂景(“草自春”)到陆游的豁然之境(“又一村”),暗含历史兴废与人生转机的辩证,与苏东坡赤壁词中“江山如画”的苍茫感遥相呼应。

上阕以杜牧“流水无情草自春”开启,既暗合赤壁江流的亘古意象,又隐喻苏东坡超然于时空的生命境界。李商隐“贾生才调更无伦”句转喻东坡之才冠绝古今,钱氏“山高水阔”与陆游“柳暗花明”形成地理纵深感,既指涉苏东坡宦海浮沉的千里行迹,又暗含《前赤壁赋》中“寄蜉蝣于天地”的哲学观照。四句递进中完成从自然永恒到人文精神的升华。

二、情感跌宕,文气贯通

下阕秦观“无一语,对芳尊”与刘禹锡“暂凭杯酒长精神”形成情感张力,将文人雅集之趣与贬谪孤愤熔铸一炉,恰如苏东坡“一樽还酹江月”的旷达。将李商隐笔下的贾谊、刘禹锡的谪宦之叹,与苏轼贬谪黄州的心境叠合,既点明怀古对象(东坡),又暗寄作者对才士命运的共情。

王昌龄、高适的经典组合更见巧思:原为送别之语的“洛阳亲友”在此虚指天下知音,“天下谁人不识君”既是对东坡盛名的礼赞,更是对其精神不朽的确认,与首句“流水无情”形成生命有限-精神永恒的闭环。


三、互文重构,意境新生

“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运用尤显匠心。在原作农事语境之外,既暗合苏东坡《定风波》“山头斜照却相迎”的人生顿悟,又与赤壁怀古的时空穿越感形成互文。

全词虽未直言“赤壁”,却通过“流水无情”(暗合“大江东去”)、“山高水阔”(呼应“乱石穿空”)等意象激活赤壁语境。末句“天下谁人不识君”更将个体抒怀升华为对文化精神的礼赞,与苏东坡“周郎赤壁”的历史重构异曲同工。

全词八句虽出自不同诗人,却在“江月永恒-英才不朽-精神长存”的脉络中形成严密逻辑,使古典意象获得当代性的阐释空间。

此词以传统集句形式完成现代性表达:既是对古典诗心的致敬,亦是对“赤壁”文化符号的再诠释。其成功在于突破机械拼贴,通过意象重组与情感提纯,使碎片化的诗句在“怀古”主题下获得整体性,实现了“借他人酒杯,浇自家块垒”的创作意图。

此作堪称当代集句词中的佳构,既展现了古典诗词的生命力,也体现了创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与重构能力。通过碎片化的经典重组,完成了一次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使读者在熟悉的诗句中触摸到东坡精神的当代回响。

王钦刚,诗人、作家、诗歌译者。中华诗词学会《诗旅中华》轮值主编。北京大学本科,高考状元,清华大学硕士。著有游记作品《寻访苏东坡》和个人诗集《不惑的流年》。译有泰戈尔英文诗集《飞鸟集》《流萤集》《新月集》《园丁集》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