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文件聚焦“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特别强调要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深化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这一重磅举措,切中基层工作痛点,彰显了党中央为乡村振兴清扫障碍的坚定决心。
近年来,政务数字化浪潮涌起,各类政务APP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本是提升工作效率的好事,却在一些地方变了味,“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肆意滋生。基层干部深陷“APP之困”,每日要在多个平台重复打卡、填报大量重复冗余信息。据某乡镇调研显示,一名基层干部手机里竟安装了超过20个政务相关APP,每天光是应付这些程序的任务,就要耗费两三个小时。如此一来,他们哪还有精力去走村入户、了解民生?
图片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形式主义的泛滥,严重阻碍乡村振兴的步伐。从因果关系来看,“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之所以猖獗,一方面是部分上级部门过度依赖数据政绩,认为数据多、报表齐就是工作扎实,忽视了实际成效;另一方面,政务程序开发缺乏统筹规划,各部门各自为政,导致程序功能重叠、信息孤岛频现。这种形式主义不仅浪费了基层干部宝贵的时间和精力,还严重影响了干群关系,让群众对政府工作产生质疑。
回顾过往,从2023年纠治各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减轻基层迎评送检等负担,到2024年提出“减轻基层迎检迎考负担”,再到今年“为基层减负”单独列项,党中央对基层减负的重视一以贯之。此次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正是这一政策导向的延续与深化。
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势在必行。在实际操作中,各地应严格落实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全面梳理现有政务程序,合并同类项,砍掉那些“僵尸”程序。同时,建立健全政务程序的准入与退出机制,让每一个APP都能真正服务于基层工作。只有这样,才能让基层干部从繁琐的“指尖事务”中解脱出来,全身心投入到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中。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让我们以此次中央一号文件为契机,坚决向“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说“不”,为基层干部松绑,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让广袤乡村焕发勃勃生机,向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大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