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田杰雄)2月23日,以“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为题,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对外发布。文件要求着力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深化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

文件指出,全面建立乡镇(街道)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强化执行情况监督评估,健全动态调整机制。健全从县乡借调工作人员从严管控长效机制。严格控制对基层开展督查检查考核,精简优化涉农考核。巩固“一票否决”和签订责任状事项清理成果,依照相关规定实行清单化管理。清理整合面向基层的政务应用程序,持续深化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推进农村基层网格化治理“多格合一”。通过“减上补下”等方式推动编制资源向乡镇(街道)倾斜,加强分类管理、统筹使用。

事实上,近五年来,“减负”一直是中央一号文件部署基层工作的关键词之一。如2024年,文件提出“减轻基层迎检迎考负担”;2023年则要求纠治各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减轻基层迎评送检、填表报数、过度留痕等负担。虽然表述各有不同,但农村基层工作的负担重不重、工作是否有效,正持续得到中央一号文件的关注与指导。

到了今年,“为基层减负”的相关内容,更是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单独列项着重提出。文件直接在第二十一条中以“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为突出标题,加以系统阐述,指明了治理思路,提出了治理方法,列举了治理事项。尤其是要求清理整合面向基层的政务应用程序,持续深化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

“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过去一年都是形式主义整治的重点内容。针对的就是形式主义“老问题”的数字化“新表现”,比如滥建平台、强制使用、打卡签到、重复填报、过度留痕。这些脱离实干的线上“花活”,严重占用基层干部时间精力,让数字时代的“指尖便利”变成了“指尖负担”。

“三农”工作很多直接面向基层,一号文件持续要求为基层减负赋能,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基层工作者的爱护,夯实了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政治责任,而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让基层腾出时间精力盯住群众急难愁盼,多干实事、服务群众。

为基层减负当然不只聚焦在农业农村基层。2024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首次以党内法规形式制定出台为基层减负的制度规范。在“三农”领域值得关注的是,在今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中,同样明确提出要制定乡镇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健全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

2月5日,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强调,要紧扣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格执行《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聚焦重点任务,深化标本兼治、综合施策。要紧盯突出问题一抓到底,把基层的“痛点”作为整治的“靶点”,继续精简文件会议,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李立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