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张梦琦 实习生邓佳怡 广州报道
“食在广州”是广州著名的城市品牌。截至目前,成都、顺德、澳门等六个城市已荣获“世界美食之都”称号,福州、泉州等城市也正在积极申请中,“食在广州”的名片亟待擦亮。
餐饮品牌关系产业的全链条。面对食材“鲜”味流失、消费场景单一、品牌传播乏力等一系列问题,广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期间,广州市人大代表、广东省餐饮服务行业协会秘书长程钢提出《重振“食在广州”城市品牌》的有关建议。
“鲜”鸡复位,搞活“外摆位”消费
“无鸡不成宴”是广州千年饮食文化的核心标识。出于禽类疫情防控需要,广州长效实施了多项家禽“集中屠宰、冷链配送、生鲜上市”的政策。
“这一政策虽然有助于防控禽类疫情,却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鲜’字当头的文化精髓,‘白切鸡’等名菜甚至‘食之无味’。”程钢对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对此,他建议由广州市市场监管部门立项开展“餐厅现宰鸡场所配置与宰杀标准”制定,以最高禽类疫情防控标准为第一基准,全面参照国内外各项技术参数,设定最高标准与审批条件。同时,建议政府按相关集中屠宰标准严格审核热鲜鸡企业,采取数字化采集方式匹配统计,并逐步规范餐饮企业采购渠道。
广州市人大代表、广东省餐饮服务行业协会秘书长 程钢。田亦瑾 摄
在餐饮体系的市场端,程钢还提出关于支持“外摆位”规范发展,以“烟火气”繁荣消费的建议。
经初步调研,上海、北京、成都、南京、郑州、常州、宁夏等全国多地已围绕“外摆位”出台相关政策,以促进消费复苏和经济繁荣,尤其是《上海市黄浦区“外摆位”实施意见(试行)》,将“外摆位”升级为具体法规,明确其定义和管理细则,可作为借鉴。具体地,程钢建议,应出台政策或实施细则,合理划定外摆区域;审慎监管外摆区域的安全卫生、噪音、光污染等问题;鼓励企业推出非遗报刊亭、快闪店等创新外摆模式。
开发“食在广州”APP,擦亮城市名片
作为一座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国际大都市,广州美食承载着岭南饮食文化的精髓,也是城市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虽然广州美食文化底蕴深厚,但品牌传播却显得有些滞后。”程钢表示,顺德的《寻味顺德》美食纪录片不仅在国内引发热议,还通过社交媒体走向国际。广州在城市的美食品牌传播方面仍然缺乏系统性、国际化的设计,也没有充分利用社交平台进行数字营销。
对此,他建议构建国际级品牌识别系统,设计符合国际标准的多语言品牌路标,方便国际游客使用;在城市入口、交通枢纽、高速公路设置“食在广州”广告牌等媒介标识,扩大品牌可见度。
营销内容方面,程钢表示可针对陶陶居、广州酒家等百年老店,拍摄“老字号传承”“粤菜创新”等主题的美食纪录片,也可以聚焦广州的夜市文化拍摄短视频,展现肠粉、煲仔饭、糖水、凉茶等街头美食的魅力。数字交互方面,建议开发“食在广州”APP,为游客提供个性化美食推荐和路线导航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