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贵阳2月23日电 题:贵州普安:早春茶香飘出大山
新华社记者郑明鸿
2月22日一大早,贵州省黔西南州普安县翔云茶厂负责人陈昌云就带着前一天夜里刚加工好的30多斤干茶,赶往位于县里茶源街道的中国早茶交易中心。
8时20分左右,陈昌云到达目的地。此时,交易中心内已经聚集了不少当地茶农,他们将刚制成的干茶摆满摊位。9时许,来自浙江、山东等地的茶商陆续到来,他们在摊位间穿梭,闻香品鉴、议价选购,交易中心内逐渐热闹了起来。
不一会儿,陈昌云的干茶就被一位外地茶商全部买走,收入1万余元,“交易中心这边茶商很集中,不愁销路”。
普安县副县长刘金说,普安县具有高海拔、低纬度、寡日照、多云雾的地理自然条件,土壤富含腐殖质,地热资源丰富,有利于茶树早发芽。
“我们这里早春茶的开采时间较早,春节前后就能喝上新茶。现在每天有六七十名外地茶商在县里收茶,茶青下树后,当天就送到工厂加工,第二天一早就能卖出。”刘金说。
据了解,从2022年开始,贵州省就将普安县联盟村茶神谷定为“贵州绿茶第一采永久首采地”,并于每年1月1日在此举办“贵州绿茶”第一采活动。
中午时分,交易中心内的喧嚣逐渐散去,但一旁的物流中心内,几名快递员仍在忙着称重和打包干茶,撕扯胶带的声音响个不停。当天下午,茶商们购买的干茶就将从普安县发往浙江和山东等地。
“我们会用专车将茶叶送到贵阳龙洞堡机场,再通过飞机将茶叶送到目的地机场。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今年我们还新开通了到山东的运输专线,茶叶次日便可到达浙江全省和山东部分地区。”顺丰物流驻点工作人员左周军说。
除了交易中心,茶山上和各茶企的加工车间内,也是一片繁忙景象。
卖完干茶后,陈昌云径直回到工厂。当天下午,家里人带回了新收的茶青,他又开始忙碌起来。“家里人负责收茶青,我负责炒茶和卖茶。”他说,“这段时间比较忙,有时候要到凌晨才能收工。”今年以来,他的工厂已收购茶青3000多斤,已加工干茶800多斤,目前已全部卖出。
据统计,目前普安县茶叶种植面积为18.3万亩,其中早春茶种植面积为5.14万亩,涉及农户4000多户。刘金说,县里的采茶期可以从1月初持续到12月初,为了解决采茶用工需求,当地相关部门前几年还专门组建了采茶务工队。
普安县就业局局长庞珍介绍,除了一些茶农自行采摘外,目前全县每天还有约2000人在采摘早春茶。“采一斤茶青的劳务费在30元左右,按每人平均每天能采5斤左右来算,他们每天的平均收入约150元。”
刘金说,为了促进茶产业发展,普安县每年都会组织茶农开展采茶、管护等技能培训,开展茶叶加工技能大赛,提高茶农的茶树种植、茶园管护、茶叶采摘和茶叶加工水平。此外,县里还会利用项目和政策资金支持,向茶农发放农资,给茶叶加工厂发放设备采购补贴,并对加工量大、助农增收显著的茶厂进行奖补。
据统计,今年1月1日早春茶开采以来,普安县已实现干茶产量469.86吨、干茶产值4.47亿元、综合产值4.65亿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