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少不读红楼,老不读三国”的说法。说的是青少年读《红楼梦》,容易早恋。老年人读《三国演义》,容易变得更加奸猾。还有“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的说法,说是少年人读了《水浒传》,就很容易被书中的强盗思想影响,总是喜欢打打杀杀。老年人本来就有很多社会经验,已经变得圆滑了,倘若再读《三国演义》,就真的变得奸猾甚至奸诈了。其实,很多青少年喜欢读《水浒传》,甚至《水浒传》被列为初中生必读书目。为什么他们喜欢读《水浒传》?
《水浒传》是以强盗为主角的小说,有着一定的绿林思想。强盗被当成正面角色来歌颂,在很多小说中算是开了先例。虽然有《荡寇志》出现,但其艺术成就不如《水浒传》。青少年的思想还没有完全成熟,比较开放自由,容易接受一些新鲜的思想。以强盗为主角的小说很容易描写得痛快淋漓,很容易感染青少年。《水浒传》中的英雄好汉劫富济贫,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大秤分金银,生活快活,是很多青少年喜欢的。英雄们快意恩仇,嫉恶如仇,虽然最终被招安,但他们轰轰烈烈的一生是非常痛快的,也具备很强的耐读性,容易吸引青少年阅读。在那个乱世,强盗成了主角,成了伸张正义的一群人,而官府的官员却成了贪官污吏,成了欺压老百姓的罪魁祸首。出身底层的强盗敢于和官府对抗,本身就带有一种强烈的民本主义思想。青少年大多不是权贵,很容易受到这种民本主义思想的影响,从事情的源头想问题。认为“皇帝轮流坐,明年到我家。”还认为天下的财富由天下人共同分割,不能被权贵牢牢把持。倘若权贵牢牢把持财富,底层老百姓就有权推翻他,瓜分他的财富。
青少年有朴素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也有朴素的价值观,虽然这样的观点并不一定适合社会的发展,但在认知程度上对他们形成了很大的影响。他们会认为《水浒传》中的英雄好汉就是纯粹的英雄好汉。整天吃肉喝酒,打打杀杀,却不会老老实实种地。这就是《水浒传》耐读的原因,倘若英雄好汉都做了农民,老老实实种地,这部小说就不成其为小说了。英雄们的事迹跌宕起伏,并不是简单的杀人防火,而是有着曲折的情节。虽然大多遵循了“官逼民反”的套路,但各种反抗都有不同的故事和情节,也都有不同的故事架构。在叙述的过程中有很大的跳跃性,符合青少年思维跳跃的特点。青少年就喜欢吃喝,看看现在青少年大多喜欢吃美食,就知道怎么回事了。青少年的胃口好,吃肉喝酒是完全可以的,只是被很多家长限制,不能随便吃喝。但有些青少年整天吃吃喝喝,讲究哥们义气。而《水浒传》中的英雄好汉文也是讲究吃喝的,不仅要吃牛肉喝酒,而且可以吃羊肉,可以吃面条,而面条是当时不错的吃食。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中记载了东京的小吃有几百种,虽然体现在《水浒传》中的并不是很多,但也足以吸引很多青少年关注了。
《水浒传》中的英雄好汉打打杀杀,快意恩仇,符合青少年思维的特点。英雄们的事迹有着传奇性,不论是鲁智深倒拔垂杨柳,还是武松打虎,都具有一定的传奇性。青少年喜欢这种传奇性的故事,即便带有很多人为加工的色彩,带有不可能实现的元素,他们也仍然认同。因为在他们的认知系统还没有完全成熟的时候,他们喜欢这种浪漫而瑰丽的想象,喜欢崇拜英雄。崇拜英雄的情节在古代就有,一直延续到现在。人群中出了一个英雄,就会获得很多人的认同和崇拜,甚至英雄成了带领大家走向更好境地的领头人物。倘若没有英雄形象的鼓舞,人群就会丧失信心。这就是现在很多企业家把自己打造成知名人物,甚至打造成某一行业的英雄的目的。青少年崇拜英雄,而且会宣扬英雄的事迹。他们读《水浒传》比较感性,并不会像专家那样研究《水浒传》中的服饰和酒肉文化,而是会读英雄的事迹,读整个故事情节。越是这样,他们越容易受到英雄崇拜思想的影响,甚至把自己的主观情感代入到情节之中,随着英雄一起“经历”一些事情。感触深刻的同时,仿佛自己受到了英雄的鼓舞,具有了英雄的精神。
《水浒传》讲究兄弟义气,叫做“兄弟同心,其利断金。”虽然很多兄弟都是杀人放火的强盗,但他们能够聚拢在一起,讲究一个“义”字。青少年也喜欢聚在一起,要讲究义气,甚至只是讲究哥们义气,交一些酒肉朋友。他们对“义”的理解比较简单,没有专家学者理解的那样深刻。但这种“义”有着孟子提倡的“义”的意思,并非毫无意义。青少年喜欢扎堆,喜欢社交,喜欢同龄人在一起玩乐。他们要遵循“义”的精神,互相帮助,而不能自私自利,更不能损人利己,以免坏了兄弟义气,被群体抛弃。他们有自己的话语系统,甚至无话不谈,而对父母或老师却没有太多的话可谈。即便他们经常在一起玩了,无所事事,也算是联络了人际关系,是进入社会之前的一种预演。倘若他们以后全都进入社会,各有各的工作,也会形成一定的联络,形成互相帮助的态势,而不至于太过孤单。
《水浒传》中有不少香艳的故事,虽然对女人有一种不平等的对待,但本身有着强烈的道德批判。其中的香艳故事让很多青少年喜欢,却并不一定能诱导青少年学坏。无论是阎婆惜还是潘金莲,亦或是潘巧云,都有香艳的故事。当他们被杀的时候,青少年似乎有一些惋惜。这样的故事有吸引人的元素,尤其是女人是祸水这样的说法,很容易让读者认同,但并非完全正确。而香艳故事本身或许可以对青少年实现一种性启蒙,也让他们了解古代男人是如何对待出轨女人的,对照当下,简直不堪设想。但在对照的过程中,产生一种认识,也对性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青少年喜欢《水浒传》,本身就有的一定的思想倾向,受了《水浒传》思想的影响,当然就会传播这种思想,甚至在不知不觉中实现这种思想,却分明只是讲义气,却忽略了反抗精神,也忽略了人格独立和思想自由。倘若他们真的从《水浒传》中读出了反抗精神,读出了人格独立和思想自由的精神,就真的善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