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刘静妍)2月23日, “世界文都 阅见鼓楼:与文学大家面对面”主题活动第二期来到阅江楼景区的文化汇客厅,著名作家、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叶兆言携最新长篇作品《璩家花园》,与知名阅读推广人聂梅一起,和读者们回望同代人如潮水流过南京,共话生生不息的时代记忆。
小说以南京城南一座老宅院、两个家庭、三代人悲欣交集的人生故事为主线,书写共和国七十余载平民史:上山下乡、恢复高考、对外开放、出国潮、下海经商、国企改革、发展经济……“璩家花园”目睹了主人公天井及一众亲朋好友和街坊邻居的命运起伏,也见证了重大历史时刻的轮番登场。作品以平常心承悲欢事,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描写了百姓生活的跌宕起伏和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
活动现场,一台“蝴蝶牌”缝纫机吸引了许多观众的目光,也将话题和思绪拨回那个年代。缝纫机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家庭重要大件之一,因为比较贵重,常常被当作结婚时的彩礼或陪嫁品。小说里把缝纫机作为贯穿始终的一条线,一开始求而不得,到最后终于有了,它却闲置在那,已经用不到了。叶兆言说,《璩家花园》这本书的名字,实际上是书定稿以后才改的,在此之前原定书名是《缝纫机,蝴蝶牌》。“我觉得作家在某种意义上就跟裁缝一样,要做一件非常得体好看的衣服,所以,我想象中其实是要用缝纫机来看这个故事。写成大概在3/4的时候,我突然发现缝纫机已经涵盖不了,做一件衣服的感觉也完全不够了,所以才开始改名。”叶兆言说,之所以最后定下“璩”这个稀有的姓,是因为想找一个左右结构的字,这样封面设计好看一点。他觉得这个字比较有意思,左边王字旁代表玉,右边是虎与豕(猪)的组合,整个字有着多重意义的结合。“这更充分说明,写小说有时候就是瞎说八道,就是胡思乱想。”他调侃道。
叶兆言自1980年起开始发表文学作品,40余年笔耕不辍,新作《璩家花园》更是创造了一个纪录,它是叶兆言现有十四部长篇小说中体量最大、故事时间跨度最长的作品。他用自己的眼睛看历史,用文学的方式写历史,以平民史诗形绘时代记忆。他注视着大历史中普通人的生命历程,致敬超越时代的朴素又坚韧的平民品格,将自己半生的亲历、三代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对文学的不懈探索融合在这部作品里。《璩家花园》不仅仅是关于南京的故事,而是关乎我们每个人、关乎人与时代的故事。
活动现场的分享交流中,叶兆言谈到,有读者看了小说以后,突然有兴趣去了解爸爸妈妈一辈的故事了,还有读者想把自己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故事说出来。这些都让他作为这部小说的作者感到非常欣慰。
“世界文都 阅见鼓楼:与文学大家面对面”主题活动是2025年鼓楼区正式启动的书香鼓楼全新阅读品牌,每月邀请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和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的获得者,中国、省级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走进鼓楼,和读者面对面,以书为媒,衔接历史今朝、传承文化根脉、唤起蓬勃朝气。
(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