抨击新老用户、变向拉踩品牌,误导刻意营造产品不被认可的现象...关键时期与用户如何建立良性沟通机制的同时,所有企业都要敢于将一些真实信息及时披露给用户和市场。
文|小叮当
编辑|李佳琪
图片来源|网络
最近几天,有关莲花跑车拓宽产品价格带,中文名「夏花」出现谐音梗的信息,在用户之间与行业内外不断发酵。伴随莲花中国总裁毛京波次日发表公开信,明确表示听取用户意见,并对「中文名」紧急叫停后,讨论持续升温,甚至出现对企业高管与潜在用户的“人身攻击”。在接连2天的信息扩散里,这次产品策略的调整,甚至演变出了一些列误导消费者的话题:类似「百万豪车,半价售」、「嘲讽老车主、诛杀新车主」谣言随之成了流量口中的食物。
在纷繁的舆论漩涡之中,我们与莲花中国内部团队及几位车主用户代表沟通后,试图讲述此次价格调整背后的真实情况,也粉碎一些刻意制造的虚假消息和谣言,让外界对此次莲花的价格调整有更清晰的了解。
1、百万莲花腰斩卖的信息存在误导:关注此次价格调整细节的用户可以发现,此前ELETRE S+在叠加流媒体及个性套件的主销配置大约在84万左右,调整后的「600」车型与此前S+为同一车型。而在官方在折算质保、闪充等服务成本,及座椅、轮毂等功能配置,单车综合优惠的整体约降幅15%左右,并非如外界所言「百万跑车,半价售。」
对比蔚来ES8、理想L9、特斯拉的ModelS、MmodelX后,也可以发现,在国内40万级以上的新能源产品,2-3年的价格调整比例基本在15%-25%不等,相比整体市场2-3年6折来看,莲花此次整体价格调控水平尚处在行业水平线以上。
2、调控并非恶意倾销,上市3年首次整体调控:在错误散播此次莲花价格调控即「价格腰斩」后,紧接着舆论开始关联整体豪车市场,猜测莲花此举意在「入局价格战,恶意倾销」。事实上,自2022年莲花ELETRE正式发布以来,中间除增加L+作为入门版车型,将产品起售价拓宽至72.8万,期间官方并未对产品整体价格有过整体调整。
从特斯拉、蔚来,再到莲花,或许任何在「高价」购买过高端新能源的车主,面对价格调整的「心情」都是可以被理解的。但眼下无论自主、合资还是豪华品牌,自去年开始普标出现价格调控已经作为普遍现象,外界不该忽视这次调价背后的思考,也不能以偏概全的将调整都归结于主动参加「价格战」。
自去年下半年,国内包括豪华、合资及自主品牌结合新技术、新产品相继发起对终端价格的整体下调,类似以动作不是某一家企业的个例行为。以特斯拉为例,过去1年官方围绕在售产品就有6次在售产品的价格调整,其中2023年10月,单月价格调整次数超过4次。
莲花此次产品策略调整与大多数车企有本质区别。解放权益,下放价格与多数企业不同,莲花此次围绕核心产品调整,意味着莲花后续产品绝不会出现不会偷工减料、降低品质。以往恶意降价、参与价格战企业往往是以生命周期末端产品低价入局,这些产品往往不代表一个企业的品牌形象和技术形象。相比之下,莲花拓宽起售价的主要目的,意在调控价格后控制企业的发展节奏,尤其是在实现阶段性规模与体量基础上,莲花必须确保所有高端产品,要衡量整体投入产出比后,围绕上下游做出的调整。
3、价格与效率、规模之间的正向关系:在普通人眼中,价格与规模之间只是企业层面为了追求一个所谓简单的数字关于,但对于莲花将国内增幅速度要在年内超过全球作为前提,意味着效率比单纯寻求规模更重要。
之所以在开年就围绕商业策略上做调整,本质还是企业推动整体商业的进一步提升,今年莲花的全球交付目标提高20%,尤其是在短期内在缺乏新产品为背景,「拓宽价格带」莲花上上下下的运营效率和商业效率随之改善。也只有企业无限接近商业的正循环,才能确保其战略、产品得到市场更好认可;也意味着转型新能源赛道后的莲花跑车接下来能够以良性的商业方式循环发展;更意味着接下来莲花的产品稳定性和技术体系的成熟度还将会越来越高、越来越成熟。
事实上,作为跑车品牌,莲花相比大多数企业在面对资金重、技术优、成本大、产出慢这一系列的问题的情况都要更凸出。2024年,莲花累计交付新车12065辆,同比增长70%。要知道其品牌在仅有1款轿车、1款SUV作为新能源产品支撑下,在新能源市场实现用1款车型解决1个问题的情况,而不是再靠新产品重新开发适配的情况,这也调整后莲花很有可能在2025年基于效率与规模同步提升的基础上,有望朝盈亏平衡点再迈进关键一步。
过去1年,路特斯几乎都在围绕自己的商业体系和服务体系做迭代和优化。拓宽价格,代表了在进一步分摊成本后,官方能够围绕成熟的技术和服务覆盖现有车型,以更加市场化的运作方式部署产品战略,预示开年后的莲花必须要和时间赛跑。站在这一点,任谁也不该忽视莲花始终求变的“心”。
4、高端品牌复现水军伎俩:伴随调控及取消中文名信息扩散,很多真实车主也关注到所在车友群、用车帖中,出现大量新账号,伴随而来的是讽刺老车主、辱骂品牌方及鼓励潜在用户退订的内容逐渐增多。交流中,一位莲花ELETRE车主代表表示「毕竟也是高端品牌用户,大家素质普遍还是有的,反应问题归反应问题,大家刻意不会攻击谁,真实车主反应的问题主要是对已经购买车型接下来的残值问题,网络上过激言语,不代表我们的意见和观点。」
此前多家企业、品牌曾遭到新品上市或危机事件出现后,退订、辱骂、攻击新老车主的信息在网络上大面积散播,刻意营造品牌、产品在终端不被认可的现象,这种为了混淆市场,有意做空友商的方式在此前屡见不鲜。每每新势力品牌出现策略调整后屡见不鲜的问题,首次出现到高端品牌身上。在莲花2款产品价格调整后,除了对保时捷Macan新能源形成降维打击外,莲花也与问界M9、蔚来ET7、ET9等一众新势力旗舰新能源产品构成直接竞争关系。变向证实了此次调控价格后的莲花给部分品牌带来竞争压力。
之所以对潜在用户及企业高管出现辱骂现象,怂恿退订订单的消息,这些内容的主要目的在于释放莲花产品不值得购买的信息,变向引导其他消费者退订。这一情况的扩散和蔓延也为所有汽车品牌提了一个醒,在向体系化发展的过程中,对关键时期更要做好传播的排查,并在必要时采取措施,让所谓「半价豪车,劝退用户」借机挑拨舆论情绪的叵测居心都昭然若是。
当然企业更需要任何时期、阶段都要重视真实用户的声音,尤其是围绕既有用户和潜在用户就产品功能和价格策略的迭代过程中形成必要的系统沟通机制。如果能将体系化的运作和沟通,拿出更多的精力和成本与客户之间形成咨询和服务的补助,或许能让不负责任和没有源头的信息不至于误导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