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菏泽一七旬老人近视2300度引发关注。据海报新闻,老人的孙女崔女士表示,70多岁的奶奶每天玩手机,一验光发现近视2000多度,“验光师说机器都打印不出来验光报告”,爷爷则每天玩手机到凌晨一两点,散光300度。
老人在配镜。图/老人孙女账号
消息一出,引发网友热议。有人称,其奶奶也是如此,因为怕费电,“半夜三更不开灯,玩手机,眼睛流泪模糊”。
2月22日,北京同仁医院屈光手术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翟长斌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位老人的情况应该不是由单纯玩手机引起。“2300度在临床上属于较罕见的高度近视,基本是病理性近视的范畴。看手机只是影响因素之一,作用绝对不会有这么大。”
在医院,翟长斌经常碰到近视上千度的患者。“这与遗传因素有非常重要的关系。”他表示,随着年龄增加,晶体会变得更厚,屈光力更强。高度近视患者的眼轴是过长的,视网膜与脉络膜常有萎缩。如在萎缩斑块(尤其黄斑区,视觉最敏锐的地方)发生病变,患者的矫正视力会下降。如下降到一定程度,可能造成视力残疾。
“高度近视引起的视网膜病变或者眼睛疾患,是造成国内近视人群矫正视力不佳或视力残疾的重要因素。”翟长斌指出,如果父母双方都高度近视,孩子高度近视的可能性会大幅增加。因此建议做好相应检查。
他补充,前述2300度的情况,在眼科属于疑难复杂的病例。应该挂眼底专科的号,让专家进行眼底诊疗,明确视网膜功能状态如何,据实际情况针对性治疗。
生活中,我们都存在哪些用眼误区?
关于近视的这几个误区
■ 视力18岁以后就定型了,不会涨 ❌
伴随着眼部发育的完善,很多人在成年之后的屈光状态确实会逐步趋于稳定,但不是到了这个节点就按下了停止键。如果存在用眼过度、病理性近视,即便已经成年,近视还是有可能继续发展的。
■ 得了近视眼就不会得老花眼了 ❌
近视眼是由于眼轴变长而导致的屈光不正,而老花眼则是由于晶状体和睫状肌老化导致的屈光力减退,一般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加重。近视眼和远视眼患者,到了一定年龄,都有可能出现老花眼的症状。
■ 关灯看手机省电,对眼睛影响不大 ❌
睡前摸黑玩手机,眼睛长时间盯着手机看,不断变化的光影会给眼睛造成持续刺激,长此以往会导致干眼症,造成近视、散光加深,同时也会诱发急性青光眼。对老年人而言,黄斑病变和白内障发病风险也会大大增加。
■ 躺着看手机舒服,对视力没啥影响 ❌
侧躺着看手机看似舒适,实则更容易导致视力下降。长期如此,不仅会造成视疲劳,而且会导致干眼症、近视早发或近视度数增加过快,甚至发展为高度近视。
平躺时由于眼睛距离手机下方更近,需使用更多的调节,导致眼肌痉挛和近视度数快速加深,长此以往可能导致高度近视或诱发斜视。
经常刷短视频
收好这几个护眼建议
老年时期(60岁以上)眼睛衰老加速,视力下降明显,如果长时间刷短视频,飞蚊症、青光眼、白内障、黄斑变性等疾病容易威胁视觉健康。
爱眼护眼,首先要知道眼睛喜欢什么和不喜欢什么。
■ 眼睛不喜欢长期工作
刷短视频时,建议避免长时间、高强度看手机屏幕,可以采用“20-20-20法则”,每刷短视频20分钟,就停下手中的操作,将目光投向至少20米外的远方,保持20秒,让持续紧张的睫状肌及时得到放松,有效缓解视疲劳。
同时,每天刷手机的总时长也不宜超过4小时。
■ 眼睛不喜欢压力过大
正确的坐姿对于减少眼睛压力至关重要,要确保手机屏幕与眼睛在一条水平线上,不要离屏幕太近。同时,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坐姿观看,尽量不趴着、躺着,减少对颈椎和眼睛所造成的压力。
■ 眼睛不喜欢过亮过暗的环境
刷短视频时要确保周围光线充足,保持屏幕亮度适中,避免过亮或过暗,以免对眼睛造成刺激。晚上使用手机可以打开护眼灯,以减少蓝光对眼睛的伤害。
■ 眼睛不喜欢被忽略!每年体检别忘了查眼压、眼底
建议每年进行包含眼压、眼底等在内的眼科深度体检,及时排查疾病隐患。
■ 眼睛喜欢户外运动 记得佩戴太阳镜
老年人还可适当增加运动量,如散步、打太极等强度较小的运动,这有助于避免睫状肌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对缓解视疲劳也有所帮助。
特别提醒:户外活动时佩戴太阳镜,减少紫外线对眼睛的伤害。
■ 眼睛喜欢新鲜蔬果、蛋黄、深海鱼类
饮食方面增加富含维生素C、叶黄素、玉米黄素、Ω-3脂肪酸等食物的摄入,比如新鲜蔬果、蛋黄、深海鱼类,这些营养素有助于延缓晶状体老化。
■ 眼睛也喜欢做做按摩,放松一下
可以采用穴位按压法、冷水洗眼法、热敷护眼法等缓解眼部疲劳,改善视力功能。还可以进行眼球体操,通过锻炼支撑眼球的肌肉来有效预防老花眼。
来源:新闻晨报、九派新闻、央视新闻
编辑:王楠楠
责编:左开勋 吴雯雯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