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艾青山

编辑| 刘渔

2月13日,库迪咖啡高调宣布进军便利店赛道,推出"库迪咖啡便利店"新业态。

事实上,库迪开便利店并不奇怪,此前库迪卖便当时,便已经向便利店业态偏移,未来消费在《 》中也提到过,库迪即使开便利店也完全有可能。

不管怎么样,在坚持2025年底实现5万家门店目标的背景下,库迪咖啡正在以一种业内看不懂的方式,上演一场跨界豪赌。

只不过,从供应链短板到市场竞争态势,这场豪赌都面临着重重阻力。


据窄门餐眼数据显示,截至2月12日,库迪咖啡门店数量为10045家,虽然库迪在过去一年中开店速度不低,但离“宏伟目标”还有不小距离。

作为中国连锁咖啡赛道的后来者,库迪此次跨界转型的背后,也折射出其在当前竞争格局下寻求破局的迫切需求。

从商业逻辑上说,库迪便利店业态试图通过咖啡引流带动便利店销售,在保持原有咖啡业务的基础上,新增冰淇淋、蛋挞、烤肠等西式即食产品,以及中式面点、便当等热食。

库迪咖啡首席策略官李颖波在发布会上表示,中国便利店行业仍处于初级阶段,认为库迪有机会通过其模式实现对传统便利店的降维打击。

然而,从供应链角度来看,库迪的便利店计划面临严峻挑战。

据媒体报道,有加盟商反映,即便在仅经营咖啡品类时,库迪的供应链问题就已频频暴露。从需求量最大的牛奶、椰奶到使用频率较低的厚乳,原材料缺货问题时有发生,连基本的打包物料也曾因库存不足导致无法及时配送。

在采购成本方面,库迪的劣势同样明显。业内消息显示,同样的咖啡豆,瑞幸的采购价为每公斤105元,而库迪则需支付125元。这种成本差距最终转嫌到加盟商身上,进一步压缩了门店的利润空间。

另外有报道指出,库迪长期采取低价策略的同时,对加盟商收取高于市场水平的物料费用,这种模式的可持续性正在受到市场质疑。


事实上,便利店并不是一个轻松赚钱的生意。便利店行业动辄上千SKU的运营复杂度,与咖啡店仅需管理百余SKU也有明显的管理难度差异。

同时,库迪试图在10个月内开出近4万家门店的激进计划,意味着其每月需要开店4000家。如此规模的扩张速度,不仅对供应链管理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更可能加剧当前的资金压力。

从市场竞争来看,库迪的"咖啡+便利店"模式正面临双重挤压。

在专业咖啡连锁市场,瑞幸和幸运咖已经以8-15元的价格区间占据主流市场。而在便利店领域,美宜佳、全家、罗森等头部品牌通过多年经营,已经建立起以鲜食为核心的完整商品结构,其中高毛利品类收入占比超过40%。

其实很难想象,库迪会如何对传统便利店实现“降维打击”。

值得注意的是,便利蜂曾在2021年推出"不眠海"咖啡业态,试图通过"店中店"和"独立店"模式扩张。然而,这一尝试最终以失败告终,从快速扩张到大规模关店仅用时三年。这也表明,咖啡业务在便利店体系中的盈利难度远超预期。

真正表现良好的咖啡店中店,依旧是依托于餐饮业态,例如肯德基的肯悦咖啡、麦当劳的麦咖啡。事实上,即使是全家、7-11的咖啡消费,在国内似乎都不温不火。

对于库迪而言,便利店模式的推出也似乎进一步模糊了其品牌定位。按照传统品牌营销理论,企业占据用户心智的前提是足够垂直精准,库迪似乎正反其道而行之。

另外,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24年城市便利店发展指数显示,2024年便利店单店经营能力正在减弱,面对零食店、折扣店、线上平台等竞争对手,便利店门店普遍未能找到有效应对方式,利润同比增长的企业占比不足50%。

库迪近40%的门店分布在三线及以下城市,这些区域虽然对多样化商业模式有迫切需求,但便利店行业的竞争同样激烈。特别是在这些市场,诸多夫妻店已经建立起成熟的进货渠道和客户关系,甚至持有烟草销售许可证等重要经营资质。

从目前来看,库迪的5万店目标更像是对资本市场的一种表态。无论是便利店新业态还是更名为"店中店"的便捷店模式,似乎都难以支撑起其在短期内实现如此规模扩张的野心。

恐怕业内人士也都很好奇,库迪的结局究竟如何,不过这个结局恐怕不会太远就要揭晓了。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文内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读者谨慎作出投资决策。

稿件内容沟通: 禾苗 15601300818 (微信同号)

更多内容请关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