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大家对在二战末期出现的斯大林-3重型坦克持什么态度,那么有一点大致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这种坦克外观当时来说在技术上不但不次于国外的同类型武器,多反而是一种领先于时代的东西。



但有意思的是,如此一款先进的武器,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德三坦克技术上压倒苏联坦克的背景下却没有参加实战去挽救苏联坦克在技术上的劣势,那么,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其实对于斯大林-3坦克没有参加苏德战争的原因很多人都知道,那就是这种坦克被研究出来的时间太晚了,当这种坦克出现的时候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接近尾声,斯大林-3已经来不及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尾声那些所剩不多的战斗。



确实,斯大林-3坦克的出现相当晚,虽然它在1945年3月29日已经完成设计工作,并在同年4月20日开始正式生产首批量产产品,但在当时,这种坦克的测试工作实际上并未完成,所以可以说,斯大林-3的测试和生产几乎是同步进行的,在这种情况在坦克的研发历史上是不多见的。



由于这些原因,即使苏联军事工业能够在战争结束之前把少量的斯大林-3坦克交给苏军,它也不可能去参加前线的战斗。



实际上,斯大林正式进入苏军服役的时间要晚的多,直到1945年6月,他才正式进入苏军部队服役,而这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了一个月。



更关键的是,1945年6月的斯大林-3坦克

由于存在武器早期型号常见的“幼稚”病并不具备完整的作战能力,具体的说斯大林的“幼稚病”包括发动机容易过热和装甲质量存在重大的缺陷。



所以,可以说,正是斯大林-3坦克出现的太晚,加上它本身在技术上不成熟和质量上的问题,才导致了这种坦克没有来得及参加苏德战争。



不过虽然斯大林-3没来得及参加苏德战争,但并不意味着大家都说它没有来得及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



因为根据很多文章绘声绘色的描写,斯大林在1945年8月中下旬曾经参加了苏联军队对日本的军事行动。



虽然我们不知道当时苏联军事工业向本国军队提供了多少辆斯大林-3坦克,但考虑到从1945年4月-12月,苏联军事工业累计制造了1700辆斯大林-3,那么至少在理论上到了1945年8月,苏联军队手中集中了一批可以用于实战的斯大林-3倒是没有问题。



但问题是,前边我们已经提过,早期斯大林-3并不成熟,而是存在常见的“幼稚病”所以这种坦克并不太适合投入实战当中去,所再加上当时日本军队当中并没有需要斯大林-3坦克去对付的目标,所以这就很难解释苏联统帅部把斯大林-3投入对日作战的动机,加上目前为止,还没有确凿无疑的斯大林-3参加对日作战的影视、图片资料出现,所以关于斯大林-3曾经参加对日作战的问题暂时只能存疑,而不能急于下结论!



由于无论从哪方面看都没有斯大林-3坦克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实战的证据,所以这种坦克当时留给大家的印象可能也就仅限于1945年9月7日在柏林举行的胜利阅兵上的惊鸿一瞥。



至于说在战争结束以后,花旗国的M-26坦克在中型和重型坦克定位之间反复横跳的原因可能也是斯大林-3坦克出现的原因,由于当时花旗国的坦克对斯大林-3没有技术上的优势,所以花旗国只能通过频频改变M-26的中型、重型坦克的划分定位来寻求心理上的安慰!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在《炮火弧线》等电影当中曾经不合时宜的出现了斯大林-3坦克,但这种坦克和电影的缘分倒也不仅仅是负面上的,因为很多出现在电影里的KV-1坦克,实际上就是后来电影道道具工作者用斯大林-3坦克改装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